利用汉语谐音进行祈福纳祥、辟邪消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富特色的人文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尤其是年俗节日中,并以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比较典型的有年画和家具、建筑中的雕刻造型等,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连(莲)年有余(鱼)”“事事(柿柿)如意”“喜上眉(梅)梢”“三阳(羊)开泰”“五子夺魁(盔)”“马上封(蜂)侯(猴)”等。
中国画中也有不少此类题材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里便运用了“伏”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古树象征长寿,隐晦地表达了人们追求“福、禄、寿”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画有多幅喜鹊立于梅花枝头的作品,即以谐音的方式表达了“喜上眉梢”“喜在眉头”的寓意。任伯年常作钟馗配上飞翔的蝙蝠,也是以谐音方式表达了“望福”和“福从天降”的寓意。这类作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得大家喜爱。
夺魁图我创作的一组童子题材的作品,如《夺魁图》《吉庆有余》《岁岁平安》等即是此类作品。“夺魁图”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量出现于年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中,多表现五个儿童争夺一顶帽盔的情景。
“盔”和“魁”谐音,寓意五子奋勇争先,科场夺魁。我的《夺魁图》继承了这一形式,创作时力求在人物动作、表情上做到丰富生动,并试图刻画出童子之间不同的心理状态。
背景画的是桂树,“折桂”和“夺魁”表示相同的意思,这样便使背景和主题人物形成了呼应关系。另外,画面还配以太湖石和祥云点缀,这些都有吉祥的寓意,使整个画面更加喜庆祥和。
《吉庆有余》画两个童子,一人持戟,一人提双鱼形的磬。“戟”与“吉”谐音,“磬”与“庆”谐音,“鱼”与“余”谐音,形成了吉庆有余的寓意。《岁岁平安》画两个童子,一人双手各持一束麦穗,一人抱瓶。“穗”与“岁”谐音,“瓶”与“平”谐音,寓意岁岁平安、生活幸福安康。
另外,以象征性的方法来表示某种吉祥寓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现象,比如松、柏、龟、鹤等象征长寿,石榴、莲蓬等象征多子,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虚心等。
如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用万年青象征祖国万岁,任伯年的作品《松鹤图》用松鹤寓意人们延年益寿。我画的《折桂图》《祝寿图》《戏蟾图》《多子图》《山里红》《棋乐图》和《读书乐》等也是此类作品。
《折桂图》描画的是一个童子举着折下的桂枝骄傲地向另一个童子展示,而另一个童子的脸上则流露出羡慕和向往之情。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设置在秋季,此时恰逢桂花盛开飘香,登科及第的举子喜欢折下桂枝插于冠帽之上,所以中国有“桂冠”之说,因此“折桂”成为科举高中的象征。晋代即有“蟾宫折桂”的典故流传,意思和“折桂”相同。
我的《折桂图》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人们渴望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祝寿图》表现的是两个童子兴高采烈地用车拉着一个硕大的桃子去给老人祝寿,画面喜庆吉祥。此外,运送桃子的车是鱼的造型,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在我国,桃子历来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有很多传说故事,如“孙膑献桃”“白猿偷桃”“东方朔偷桃”“蟠桃会”和“麻姑献寿”等。齐白石曾画过大量的桃子题材作品,即寓意长寿,他在作品上多落款“长寿”“多寿”“长寿三千年”等。
“刘海戏蟾”是我十分喜爱的题材,并画有多幅“戏蟾图”。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而我画“戏蟾图”在表达此寓意外,喜展开想象,从多角度、多场景进行创作,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趣味性。
石榴,因饱满多籽,被视为多子多孙的象征,我国宋代鲁宗贵画《吉祥多子图》,其主体便是一个大石榴。著名的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图案,分别由佛手、桃子、石榴三种果实来寓意。我的《多子图》画五个童子在采摘石榴,呆萌可爱,树上石榴饱满开裂,露出鲜艳晶莹的籽。这件作品既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信奉多子多孙、繁衍兴盛的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还有一类专门表现童子的作品——“婴戏图”,这类作品表现的是小孩儿们相互追逐嬉闹的场面,十分喜庆吉祥,有子孙满堂、家族昌盛、生活幸福的蕴意。
历史上也有许多擅长画婴儿的画家,如《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唐代张萱“好画妇女、婴儿”,我们从他的《捣练图》中可窥一斑;宋代有一杜姓画家因善画婴孩儿而被百姓称为“杜孩儿”。传世的描画婴孩儿的作品有苏汉臣的《秋亭婴戏图》、刘松年的《傀儡婴戏图》、佚名的《蕉石婴戏图》、夏葵的《婴戏图》、陈洪绶的《戏婴图》、金廷标的《冰戏图》、郎世宁的《百子图》等。我的《山里红》表现了五名儿童采摘山里红的场景,孩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山里红果实成串,被人们认为是多子的象征,且名称吉祥,有红红火火的意味。
生活中很多物象具有吉祥寓意,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情感认知,用中国画的形式将之表现出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