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颅脑外伤的CT表现你掌握了吗?
作者:Eric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而对于影像医生来说,头颅外伤更是家常便饭,而且由于多数牵扯责任划分和纠纷,因此头颅外伤的影像诊断尤其重要。今天小编就带来一组较为典型的头颅外伤病例供大家学习。
1、颅骨骨折:右顶骨线性骨折
2.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大脑凸面脑沟内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充填。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必须记住几个脑膜的位置关系:
3、急性硬膜下血肿:
左图示:右侧大脑半球新月形高密度血肿影,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右图示:在高密度血肿区内可见低密度影,表明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受伤机制一般都为加速性暴力使脑组织与固定的硬膜形成移位,将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引起出血。也可由于脑组织挫伤后的皮质血管出血流入硬膜下腔所致。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连接薄弱,故与硬膜外血肿比较血肿范围广,呈新月形。
急性时间在3天以内。CT表现为高密度,个别也可为混杂密度、等密度甚至低密度(系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血肿所致,或患者严重贫血)。亚急性时间为4天至3周,系急性向慢性发展的过渡阶段。CT表现的形态及密度均多样化。形态可有新月形、半圆形。血肿内缘部分凹陷,部分僵直或部分突出。密度为高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或低密度。等密度者诊断较困难。慢性硬膜下血肿并非都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延续(3周以后),也可以是仅有轻度外伤史,甚至无外伤史。中老年常见,可以是出血量少,且缓慢的原因。CT表现为低密度,也可为高、等或混杂密度,此与血肿较大、吸收缓慢或发生再出血有关,亦与外伤时间有关。
(Acute:急性;Sub-acute:亚急性;Chronic:慢性)
4、慢性硬膜下血肿
(左图示左侧硬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系血肿吸收期改变;右图示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伴内部分隔呈腔室,常常说明病变时间长造成。)
5、硬膜外血肿:右侧顶骨骨折,右侧硬膜外血肿呈双凸形、梭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一般不可越过颅缝,若骨折线跨越颅缝,血肿可跨越。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