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人又转发了“又一个宝宝被亲死了!请告诉身边人不要随便亲你的孩子”。又到病*要发言季;人们对这个病*盲目的恐惧太普遍;病人焦虑的咨询;促使我下决心写一直想写又屡次放下的疱疹病*,因为想写清楚这个事太艰难。
这可能就是名人+医生制造的恐慌效应来源
医院看医生或自己查阅,你会知道,疱疹病*主要有两类。一类(HSV-1)引起口唇疱疹,就是老百姓所谓的“上火”;一类(HSV-2)导致生殖器上的溃疡,就是“性病”。这个病*潜伏在人的神经根里,时不时出来发作一下,伴随你一生。像大部分病*一样,没有药物能根治。这是不是足以让听到这个结果的病人很头痛了?何况还有更危险的可能,口唇疱疹会被手摸嘴唇再揉眼这个最常见的日常动作带入眼睛,导致角膜疱疹,反复几次后会失明。因为病*潜藏在神经里,它可以再沿神经进入大脑,导致脑炎,一旦出现脑炎,死亡率达70%!
小孩子“烂嘴角、上火”是如此常见,生殖器疱疹在成人世界中更是影响多达1/4的人,那么,这不就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吗?难道不应该像那些忧心忡忡的母亲一样,呼吁禁止人类亲吻孩子行为?或者更进一步,禁止人类文明中的亲吻?
想讲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很艰难?因为首先要知道病*是什么,我们对病*的正确认识该是怎样的,疱疹病*究竟是怎样生存发展的。这涉及了人类很多基本的生物学概念,而和一般人的理解又不同,不知道简短的一个小文章能否说清楚。我尽量用简单明确的语句讲一下。
病*是什么?
病*就是一个坚固的蛋白质壳包含了一些遗传物质。
病*来自哪里?
不像人们理解的它是一个给人类专惹麻烦的怪物,它来自生物基因组,像疱疹这种专属人类的病*,它就来自我们的基因组。
为什么会有病*?
从它的结构和能力,你可以知道,它是基因进化的必然结果。
它为什么会惹麻烦?
病*并不是为了破坏和摧毁人,它只是实现自己的生长繁殖。
病*是怎么致病的?
病*是最简化的一种生物存在,它的生存策略也简化到了三个问题:从一个生物个体传播到另一个;利用个体繁殖出大量自己的后代;保护自己不被个体的武器杀死。所以,病*本意并不是要制造疾病,它只是在实现这个过程中对人体带来了影响。如果你知道了一个病*是怎么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导致疾病了。
疱疹病*(HSV)
疱疹病*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公元前年,苏美尔字板中即有生殖器病变描述,很可能是HSV感染的记载。艾博斯纸草文稿(公元前年)也有类似记载。希波克拉底用希腊词汇疱疹(herpes),描述了该病,他在传染病章节中指出:在所有这些疾病中,发生在生殖器的溃疡最为令人恐惧。盖伦首先指出了病变在同一解剖部位复发。在此历史过程中,疱疹也可能是许多皮肤疾病的混乱代名词。JohnAstruc,路易十四的御医,应该是首个最接近现代概念描述这个疾病的人,命名其为生殖器疱疹。Unna(),精确的描述了它的复发情况。,Fournier出版了生殖器疱疹的诊治,建议药物治疗炎症和疼痛之外,应注意卫生,禁烟,禁酒,避免疲劳,避免过度性生活。
年前,Vidal经人体试验,Gruter用兔子试验,确定为一个传染病,多年前Lowenstein确定为单纯疱疹病*致病。直到年,HSV生物学的里程碑式发现才出现。Andrews和Carmichael发现复发病例仅在中和抗体阳性成人出现。Burnet和Williams最终用现代观点明确描述该病“单纯疱疹病*一旦感染,即为终身性的,病*大部分时间是潜伏状态,但在任何时间可能被创伤、发热等刺激激活,形成可见的疱疹样病损。”
单纯疱疹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疱疹病*,并且在所有病*中最吸引病*学家,进行了最深入的研究。是因为他的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神秘的大病*,编码的蛋白超过80个(一般的病*只有6、7个基因)。它能引起各种各样的感染,终生潜伏在人体,在初始感染部位再激活形成病损。它已经成为生物学的一个模型和工具,用来研究蛋白易位,突触连接,膜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治疗,肿瘤治疗等无数生物学问题。分离40年后,Schneweis才发现其有两个型,1型和2型,目前仅有少数基因产物被研究,大量的生物特性还是一个迷。
它就长这样:
那么我们回归核心问题,它解决自己生存的三个方法是什么样的?
传染
单纯疱疹病*有两个成员,HSV-1和HSV-2,二者是从万年前的共同一个祖先那里分化来的。美国的统计,60%的人已经感染HSV-1,25%的人感染HSV-2,不同于传统的理解,随着人们口交的流行,新发感染中,40%口唇疱疹是HSV-2感染的,同样,生殖器疱疹40%也是由HSV-1感染的。
传播方法是皮肤-皮肤的密切接触。也就是说,带病*者皮肤上的病*,接触到正常人皮肤时,如果皮肤有微小的裂伤,就被感染。当然,带病*的人的唾液、生殖器分泌物更容易传染,估计一个男性活动性疱疹感染者,一次性生活即可使女性有80%机会被感染。这种感染方式不止在口和生殖器,皮肤的任何部位都会被感染,假设医生碰触了病灶,他就可能出现“手疱疹”。
病*感染细胞的方式是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然后才能进入细胞。疱疹病*结合的是硫酸乙酰肝素,这个分子在人体所有细胞表面都有,理论上一切细胞都会被感染,那么这是不是很可怕了?其实不是的,正因为这个分子在所有细胞上都有,病*一旦进入某个地方,周围的无数这种分子就像荆棘丛林,粘附着它,使它无法向远处移动,所以疱疹病*的感染特点是,它通常就呆在你把它放在的那个位置,很少去别处。除非人体出现了大的问题,它才会各个地方感染,这也是后面要讲的那些耸人听闻病历出现的原因。
复制
病*结合了细胞上的硫酸肝素以后,就与细胞融合,然后它的DNA一路通畅进入人体细胞核,关闭细胞的自身合成工厂,劫持所有机器,合成自己的蛋白,24小时的时间,就会产生上千个自己的孩子,细胞不堪重负,就衰竭死亡了。
如果是这个过程,那么人类早就不可能存在了。幸而人体这个强大的机器,有免疫系统的两大部队在保护着。天然免疫系统用补体识别病*,然后吞噬细胞吃掉病*;获得性免疫系统在2周内产生抗体,再次吞噬病*。这抵抗了绝大部分病*的进攻,然而疱疹病*会让这两个部队的“哨兵”失明,成功侵入皮肤细胞繁殖。
逃避打击
我们再次提到病*的生存策略,它并不是为了让人体毁灭,因为这不符合他的利益。一旦病*寄生的细胞或个体死亡,病*也就灭亡了。这样的事实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病*这个不速之客必须在自身增殖并准备下一次传播之间,学会(其实是进化形成)与这个新的宿主共存。如果疱疹病*只是让皮肤细胞死亡,那么两周之内,免疫反应和死亡的细胞也使病*本身消失了,故事结束。我们也就像经历了一次皮肤擦伤,不必担心这个病*。
单纯疱疹病*设计了一套绝妙的方案,它利用两种不同的细胞来实现其持续传播的目的。在上皮细胞复制增殖后,它躲进神经细胞中潜伏起来,躲避人体的防御攻击。因为神经细胞不增殖,疱疹病*在其中安静的呆着,只复制少量的蛋白,使得杀伤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神经细胞极其困难,这就为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地。
如果它只是隐藏在神经细胞之中,那么它依然不会继续传染。病*又设计了一套放弃潜伏状态而不时激活的办法,这些激活一般是由身体外部原因引起,比如心理压力、身体损伤(如性活动的擦伤),发热,寒冷,紫外线等。激活后,它再沿着神经回到发病的部位那里,释放病*,再次在上皮细胞那里繁殖,等着传播给下一个人。
利用这种感染-扩增-潜伏-再扩散-再潜伏的策略,再加上带病*者一生漫长的时间都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方式很有效,以至于在今天出生在美国的人,将来80%都会感染HSV-1或HSV-2,甚至两者都感染。
病情
讲清楚了疱疹病*解决它生存之道的方法,我们就知道它会引起什么样的病变。病*在皮肤和粘膜中复制的非常之快,后果就是感染地方的皮肤和粘膜细胞死亡,出现溃疡。在复发时,因为有人体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强大记忆,再次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变得很有限了。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疱疹病*复发仅仅意味着“一场以轻微疼痛及其引起的心理烦恼为主要特征的小小的皮肤病”。并且病*大部分时间在静静的潜伏,复发的频率并不高。
那么失明和死亡是怎么回事呢?角膜细胞被感染后,会被免疫细胞清除,新的细胞很快会再生,但是免疫反应过强的人,会波及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不会再生,可能致盲,也就是说,不幸失明的,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强的人群。强大的人体免疫系统,限制了疱疹病*的行动,但是对于免疫系统缺陷的个体,脑炎、肺炎、肝炎等全身感染,是可能出现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容易发生重症疱疹感染,但多见于母亲有疱疹感染。也就是说,引起大家恐慌的那些少见病历,与其说是疱疹病*惹的祸,不如说是这些病人有着免疫系统的很大问题,不在疱疹病*上出问题,也会在其他情况下出问题而致命!
展望
这样讲是不是就消除了焦虑呢?很难这么说。我们仍得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病*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我们人类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集合,是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而病*,原先只被看做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随研究的深入,它显现出了活动基因的真相。进化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组成的矩阵中,它们像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穿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们身体里再回去,也跳到海里,拖着几片这样的基因,又扯上几条那样的编码,移植着DNA的稻穗,像大型宴会上传菜一样传递着。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的流通着…”这段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易斯·托马斯很早的描述,是一种生动的形象化比喻。
年,我们才知道地球上存在病*。我们现在知道地球上最大数量的生物体是细菌,那么病*有多少呢?很容易理解了,单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来说,从近海标本获得的数据是每毫升海水1千万个!那么在地球上总数约个!这是个天文数字,你理解不了,用简单形象的方式理解,一个接一个排列,长达2亿光年。我们现在已知宇宙的尺度也只有亿光年!按其生命周期计算,每一秒有个噬菌体产生。那么所有的病*呢?所以,是病*塑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史!所有生物体,仔细研究的话,都被病*感染,这些最小的微生物,对每一个活的生物体施加影响(包括它自己),病*感染的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对整个生态系统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病*。所以,病*才是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实体。我们所知的病*,小于1%。
拉下人类中心主义的神坛的事实是:人类并非食物链的顶端,病*才是,第一原理告诉我们:所有今天成功的病*都带有一套能幸免于宿主所能召集的防御手段的基因。人类中心的视角设计公众健康是短视的!
写这个事实,是改变我们肤浅的人类中心视野,从而更好的把握病*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就像现在人们随研究的深入,知道人体细菌DNA是人类细胞的10倍以上,人体的细菌和人是共生关系,人离开他的正常菌群是无法存活的,甚至究竟细菌是主人还是可怜的人的意识都是疑问。那么,更大数量的病*呢?他们和人类是共生的关系还是共栖的关系?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人类有像正常菌群一样的病*群吗?特别像疱疹病*,终生存在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内。但考虑到病*组,无法回答HSV是正常*落还是致病原。
目前理性的理解是“如果说我们理解了HSV的病理生理,那么我们就是错的”!传统的教条是单一微生物导致特定的一种疾病,病*亚型的存在使其站不住脚;并且传统理解宿主-病*相互作用是静态的,但是疱疹病*和人共处漫长的一生,其过程是动态的;潜伏或持续感染,可以被理解为病*与宿主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在这期间部分基因表达,导致宿主及病*共同进化。这提出了一种更危险的可能,许多情况下,病*已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为引起的只是温和的脑炎而不被察觉,目前有证据表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分裂、双向异常、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都伴随HSV-1阳性,人改变了,可能只是因为病*!
这是不是扯得有点远了?并不是这样,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疱疹病*的努力,最近的病*研究,一步步深入理解了疱疹病*在神经元里面的行为。比如我们由这些研究,就可以有一个进入实用领域的发现:
疱疹病*进入神经元后,病*颗粒沿着轴突微管逆向运输到细胞核,停留在感觉神经节(分别在三叉神经根和骶神经根),在这里潜伏,是因为溶细胞基因表达被抑制,病*也不复制。但是,LAT表达一直活跃着且很丰富,蛋白却并没有复制。这个过程,被病*及宿主的可变因素互相影响着。当主细胞因子(HCF-1)产生时,就像扣动了扳机,病*开始复制,沿着神经元回到原发病位置,开始一次疾病复发。那么是什么扣动了这个扳机?目前发现,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波动引起HCF-1表达。什么可以引起H-P-A轴波动呢?发热、中风、紫外线、月经期激素波动、身体及心理的压力。这样,我们就摆脱了既往对这个疾病的机械和肤浅的理解,进入到了全身整体及心理-社会层面。一个重度抑郁状态,可以使人自杀,也可以导致疱疹反复发作;从一个正面的角度理解,疱疹病*的活动,反而像个哨兵,提示我们的全身正经历着不健康的反应,这才是花费大量篇幅讲病*世界和人类世界复杂相互关系所想讲清的因果关系!疱疹病*和人体,共性的地方,可能多于冲突的方面,这提示了人体和病*和谐共存的可能,病*活动,是人体大环境出了问题,它们可能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共生关系。
那么回到最实用的临床,复发性疱疹的病人,为避免复发,就知道该怎么作了,避免身体和心理压力,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性生活导致的擦伤,避免紫外线过多暴露。因为病*在感觉神经节内,当它活动时,相应的身体部位会有异常感觉,这叫做“前驱症状”,在这个时刻,及早口服阿昔洛韦等药物,有希望避免出疹。
对于引起大家恐慌的婴儿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多是因为母亲有新发疱疹感染才会导致婴儿感染。那么两个很实用的指导:在孕前,严格进行孕前检查,大家所熟知的优生TORCH化验,主要就是为了筛查出有感染疱疹病*风险的孕妇,因为最大风险在于母亲是初发感染还是复发感染,初发感染发生在20周前,易自发流产,之后不易流产。如果在其孕最后三个月内初发感染,传递给胎儿的可能性是30-50%,而继发感染者母亲3%的可能性传播给胎儿。
最后对恐慌的母亲一句寄语: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中,仅从疱疹病*的研究,现在看来,早期感染HSV很重要,儿童感染一种HSV,可以保护后续不易再感染其他HSV;并且可以抵抗超级感染,或者延迟感染者重症。让孩子接触一下疱疹病*,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如果我们从生物圈的整体视野看待病*,审视它那么微小的结构、那么巨大的潜力,一个词汇可能最适合它:种子!它是基因组中跳跃出的一粒小种子,在寻找合适的土壤生长。当准备结束这个出力不一定讨好的小文章时,“种子”这个词,让我想到了北方的杨柳,播散种子时如天地间飞雪;栾树、楝树以及南方的荔枝、龙眼,那满身令人惊讶的种子数量。但北方这些树并不会自发成林,南方这么湿暖,也不会果树遍地。种子固然数量惊人和潜力巨大,最终还得看土壤和人的情况!病*和人的复杂关系,我们可能只是刚刚看到了一斑。
尖锐湿疣和艾滋病,后续...
参考文献:
FieldsVirologysixthedition?by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
HowPathogenicVirusesThinkbyLaurenSompayrac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