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老手艺里,有你回不去的旧时光。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老手艺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小时候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手艺人,也湮没在现代时尚的潮流中,成为儿时温馨记忆的一个片段。
小编将带你一起,到金山街角巷尾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寻访那些正在老去的手艺人。用影像和文字,重新唤醒那段记录着历史和时代变迁的尘封记忆......
修鞋,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
而随着岁月流逝
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消失在街头巷尾之中
如今,唯有在这条小路上
那个摊位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
能寻到一片安静的角落
觅到一份认真的慢态度
(点击查看视频)
#寻找#即将消失的老手艺第②期
廊下修鞋匠陈志荣的故事在廊下镇老街上有个修鞋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伯坐在矮凳上面带微笑,正在为上门的顾客修补鞋子。店铺面积不过10平米左右,摆着老旧的修鞋机,小钉子、胶皮、满满一盒拉链头、鞋油、胶水等小物件,还有一些修鞋底用的胶皮。老伯修鞋用到的工具也是非常普通的,有钳子,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等。
老伯名叫陈志荣,是廊下镇中华村人,中等身材,多年修鞋磨剪刀的活让他的双手格外粗糙。老陈今年63岁,年开始便跟山塘村的修鞋师傅学习手艺,几个月后,他自己买了修鞋工具,在当时的邱移庙集市开始设摊修鞋。后来来到廊下镇上,除了为人修鞋,老陈还帮人磨剪刀。说起磨剪刀这门手艺,老陈可是自学的,这可是在一次次的摸索中练就的手艺。
熟悉老陈的人都知道,他曾经在上钢二厂当工人。94年的时候,在单位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老陈头部受伤而住院做了手术。由于受伤落下的病根,老陈之后找工作时常常碰壁。不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陈便打算学一门手艺来谋生。老陈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因素,打算学一门不需要太多体力的手艺活,便选择了修鞋这个行当。从此他与这门手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做就是十多个春秋。
老陈说,他先前的修鞋铺在旧卫生院那里的弄堂,由于廊下小学的翻新改建,今年8月份老陈才在老街租了这个门面,并在门头上继续他的修鞋生活。来往的街坊邻里都认识他,来修鞋的人都叫他老陈,他便在门头上印上了醒目的大字“老陈修鞋磨剪刀”。
老陈每天一早四五点就起床了,做好早饭,带上中饭就出门了。他到店里才7点多,多少年都风雨无阻。老陈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觉得坐在店里看着熙熙攘攘的路人,心中也会感到祥和而又愉悦。闲的时候老陈在店里一坐就是一天,他便会去对面的五金店转转,附近走动走动。当然,经常会有很多人来老陈店里坐会儿和老陈扯扯家常,也给老陈枯燥的修鞋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老陈说,来修鞋的人通常是一些年长的人,他们一双鞋子往往能穿上好几年,鞋子坏了一点点就扔掉太可惜了,修一修又能省下不少。拿来修的鞋子各式各样,有些是鞋跟磨偏了,有些是鞋面开线了,有些是鞋帮裂口子了,有些是鞋跟脱落了。
聊起自己的手艺,老陈并不自夸,只是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鞋子要修得别人称心,别人以后还会来修,不能马马虎虎了事,要为穿着它的人着想。来老陈这修鞋磨剪刀的都是回头客,还会有来自干巷、钱圩的人特意前来磨剪刀。
MEMORIES一份永不消失的手艺多年修鞋磨剪刀的活让他的双手格外粗糙
虽然逝去的时光无法用针线缝补
但是听着老陈讲述过往
看老陈娴熟地摇着修鞋机
一针一线的缝补动作
也能感受到那份岁月的沉淀
老陈也许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
他手艺中流露出的是,
一种踏实、向上的态度。
记者视频丨赵杰
编辑丨马嘉玲(见习)
责编丨戚静伟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