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91.html“我们不再是一个强国,也不会再这样(成为强国)了。”“由于我们夸夸其谈、大吵大闹、风险不断、顽固不化,我们在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将更微薄,国库将更加空虚、就业机会将更加稀少,未来将不再繁荣。”这是英国前首相梅杰(JohnMajor),在11月中旬告诫英国人的话。对一个“大国”来说,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丧”?要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将工业文明的曙光带给人类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更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霸主。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也一直是全球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角色,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直到后来被日本和德国超越。日本和德国超过英国也就罢了,毕竟,大家都同属西方阵营。最让英国人伤感的,应该是被中国超越,而且差距还越拉越大。其实,过去30年,面对中国经济崛起,不仅仅是英国人感到“丧”,几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会感觉很丧。下面的这张图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张图展示的是什么?是过去30年中国的国运!是的,从年开始,中国的国运来了,一直持续到今天。01年,中国民众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亚运会了。刚刚打开国门的国人,看到当时我国经济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民族自尊心受到冲击,大多数国民,都把“为国争光”的希望,寄托在体育项目上。从排球到乒乓球,从射击到举重,只要听说中国拿到金牌,都能引发一波“爱国主义”热潮。自得知北京获得第11届亚运会主办权之后,全国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从*府官员到普通的教师工人,从耋耄老人到小学生,都在积极捐款,建设北京的亚运会比赛场馆。参赛中国代表团也不负众望,参与了亚运会27个大项、个小项的竞争,还有两个表演项目,一共获得枚金牌、枚银牌和51枚铜牌,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其他亚洲国家所获得的亚运会金牌全部加起来,也抵不过中国的金牌数。从此中国确立了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从国际上的经济数据比较来说,这一年才是多年来中国经济真正的触底时刻,中国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占比,从来没有这么低过:1.59%。要知道,年以前,中国人口规模在世界占比一直都在1/5以上。以全世界1/5还多的人口,连1/60的经济规模都不到,对中国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耻辱。通常,我们都会把中国经济崛起的时间,定位于年改革开放*策的提出。但是,从国际上可比较的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经济的真正崛起和腾飞,则是始于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到如今整整30年时间,不管国际*治经济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经济的世界占比,一路昂头向上,再也没有下降过。年春节前后,已正式告别中央领导岗位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广东发表了重要谈话,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就是“南巡讲话”。如何拥抱市场呢?国内市场的价格管制已经放开,接下来,只能接轨国际市场。要和国际市场并轨,第一步,就是先把人民币的汇率给并轨了。改革开放伊始,外汇稀缺,国内物价水平波动也很大,所以*府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当时存在着两个汇率牌价: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而官方汇率一直远远高于调剂汇率——在年,外汇调剂市场上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7,官方汇率为5.8。但,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交易额占比达到了8成,由此引发不少有权势、有门路的人的套利活动。与高估的官方汇率对应的是,因为前一时期货币超量供应,年中国物价暴涨,官方CPI数据就达到了15%,国内外对人民币币值的信心不断丧失……与此同时,国内刚刚兴起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互相勾结,国内金融市场的汇率投机盛行。于是,兼任央行行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一方面出台16条措施,从商业银行剥离证券公司,另一方面在年底宣布,年元旦起实现汇率并轨。年元旦,人民币汇率如期并轨,官方兑美元汇率,瞬间贬值50%,变成8.7。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8.3附近。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选择外汇储备作为印钞抵押品,相当于借助美元信用来为人民币背书。稳定的汇率为外贸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完整的基础工业,开放的思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土地资源、友好的招商*策,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步步地向中国转移。年,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中国表演时间。随着出口关税下降和贸易壁垒的消除,中国特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大工业生产优势开始显现威力,直接投资FDI猛增,先是大量境外制造业向国内转移,随后,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开始出现大幅增长,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一路猛增。年,中国的GDP只有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经过10年的卧薪尝胆:年,中国GDP超越意大利,变成世界第六;年,超过法国,位居第五;年,超过英国,位居第四;年,超过德国,位居第三,此时GDP为3.55万亿美元,不到美国的1/4。年,超过日本,位居第二;年,GDP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的60%,成为二战以后第三个达到美国经济60%的国家(前两个是苏联和日本)……从此中国确立了亚洲经济霸主的地位。面对庞大的外部需求,与中国经济规模一起崛起的,是中国的产业链。现在,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大概就是说我们的产业链如此完整,我们不怕美国封锁和制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工业制造的产品,虽然质量差一点儿,但我们完全可以都做到自给自足……不得不说,这个理解非常错误。制造业的产业链并非一个抽象概念,它实际上包含了价值传输、企业生产、供需链接和空间转移4个维度。只有这4个维度互相紧密对接,才会有所谓的“产业链”。我们所谓“完整的产业链”,其实只是指企业生产这块儿,我们有人,有机器,有点技术,可以生产出来……但产业链的核心,是价值传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价值链,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匹配到相应的需求上,并正常实现空间转移,送达消费者手中,然后,所有参与机构,都在产业链中贡献自己的能力,同时收获价值,这才是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是说,产业链的根本意义,在于有终极消费者买单,在消费中创造价值。仅仅有企业生产能力的产业链是残缺的,而且长久下去,必将走向衰落和消亡。实际上,中国全产业链生产的基础——大工业生产,并不是在年代凭空出现的,而是此前40年产业不断积累的结果,只有这种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结合庞大的海外消费市场,才会逐渐形成产业链。很多人应该知道,前苏联在60年代前后,曾经拥有比中国还完善和庞大的工业基础,苏联人研发出来了3进制的计算机,还开发出了类似于今天互联网的东西,一个叫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的工程师,甚至还发明了更轻更小的便携式移动电话——在年,已经可以在公里内有效工作……但这一切,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之下,没有一样东西创造出商业价值。有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有完整的工业基础,有计划经济的基础研发投入,但没有商业应用,没有商业价值,没有消费者买单,这一套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所谓的“全产业链”,到苏联解体前后,基本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苏联人连个电风扇和暖水壶都生产不好……过去30年,经过我们一点点的奋斗和努力,我们建立起目前可称之为全球最完整生产链的制造业体系,但真正完整的产业链,除企业生产链之外,还是要坚持走市场经济道路,还是要实时与国内外市场对接,还是要把企业生产能力变成海内外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未来,我们的国运能不能延续,直白点儿说,就是要看这个产业链会不会维持和延续。更深一层说,就是要看我们还是不是坚持市场经济道路,是不是继续对内和对外扩大开放,中国企业是不是继续有能力从生产链向价值链、空间链和供需链上延伸……02产业链,当然不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竞争力的全部。在汇率改革的同时,年中国将国家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建起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制度,同时施行中央财*对地方财*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制度,这就是著名的“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将原来隶属于地方的诸多税收收归中央,极大地压缩了地方*府的税收分成。但是,根据中国几千年一贯的行*治理模式,涉及地方民生的诸多问题,责任归地方,权力归中央,权责不匹配之下,地方*府急于找到新的财*收入来源。鉴于地方*府钱袋子太瘪,中央*府就把当时只在深圳特区试行的土地拍卖制度,扩展到了所有城市,地方*府被允许拍卖和出售城镇的土地,然后用得到的资金,补充地方财*收入——这就是现在被我们不断诟病的“土地财*”。以城镇原本廉价的土地作为资产,将其很长一个时期内的使用权(国外则直接是土地所有权)抵押给想要通过开发土地而赚钱的人,可以将未来的巨额收益一次性变现。拿着这个钱,*府可以修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从而大大改变城市的面貌,而开发商们拿到土地,则可以开发成相应的工厂、住宅、市场等,这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土地财*的本质,就是把土地价值紧紧握在*府手中,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积累城市化发展的原始资本。正是从年代中期开始,土地——房子——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城市的狂飙突进中,被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奥秘所在,其他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复制中国的这一进程。为了开发土地价值,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其核心就是,取消单位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房货币化、私有化。为配合这一*策,央行已经准备好了金融*策和工具,《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及时出台,倡导居民贷款买房。因为传统文化和长期计划经济思维,当时中国居民部门负债率接近于0,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而言,可谓是一块待开发的超大型金矿,我们的邻居日本,房地产开发在年就已经被应用到经济扩张中,并促成当时日本的GDP雄踞世界第二。除倡导和鼓励居民贷款买房,当时的各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买房抵个税、买房送户口等*策红利,银行更是全力配合居民贷款买房,房地产企业也大干快上,此后一直到今天,房地产投资以每年20%的增速飙升……关于房子的大时代到来了。当时身处其中的人们,如果能够嗅到一丝气息,敢于负债在大城市买房的话,今天的他们,应该早已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但在当时,借钱买房的思维显得特别不合时宜,这,不仅与计划经济下福利分房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而且与几千年来中国量入为出的节俭文化和思维习惯相反。可惜的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财富积累,通常与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反,只有那些能最先嗅到时代变迁气息的幸运儿,才能够立于财富的潮头。从-年,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尚算温和,但随着房价的逐渐上涨,从年开始,许多人意识到了房子作为“资产”的价值。于是,买盘汹涌而来,而万科等房地产开发商,更是倾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拿地、盖房,赚得盆满钵满,挤满了那些年的中国富豪榜……为什么房地产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居民的房子贷款和房地产商的企业贷款,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促进国内经济要素的流通,另一方面,房地产本身关联着众多的上下游产业,如水泥、钢铁、建材等,进而还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所以,伴随着房价一路飙升的,是中国债务和货币供应量同步快速上升。从年到年年末,中国居民部门贷款,从接近于0爆涨到61万亿元,其中,房贷就接近40万亿元。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与债务,就是硬币的正反面。所以,伴随着债务一起激增的,是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一路飞奔:年底,中国广义货币总量仅有3.5万亿元;年底,已经扩张到了12万亿元;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扩张到60万亿元;然后,在年10月份,这个数据是万亿元。大多数人,可能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