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19 19:09:00
最近看熊逸讲唐诗,颇有启发,跟大家聊聊。李商隐有《无题》诗四首非常有名,其中第二首为: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诗讲爱慕而不能得,焚心相思的感受。最后两句乃千古名句。今天咱们主要说说第二句“芙蓉塘外有轻雷”。轻雷是个双关语,既指天上的雷声,也可以形容远处的车声。在古人的分类系统中,车和雷属于同一类。《周易》中的震卦既可以指雷声,也可以指车声。这说明古代的车子产生的声响实在不可小窥,不说震耳欲聋,至少也是震人发聩。古代的车产生隆隆的近乎雷鸣的震响主要有两个原因,车子本身没有减震系统,道路也不够平整。古代车的车轮和车轴都是木制的,没有现代汽车和电动车的橡胶轮胎、滚珠轴承和减震弹簧,所以开动起来声响十分巨大。虽然车轴与车轮连接处有铁箍和铁键以减少摩擦,并且用植物油增加润滑,但其间缝隙仍然很大,摩擦与撞击的动静依然不小。秦始皇征服六国后颁布“书同文、车同轨”,轨也意味着道路被车轮轧出的深沟,绝不是现代光整平滑的公路。所以古人乘车基本都是站着,车前面有轼木用手扶住,苏轼的轼就是轼木的意思。孔子讲君子要学习“六艺”,其中之一就有“御”,讲驾车,非常专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被颠蹬下来。古人一般很少出远门,乘这种车远行实属活受罪。短途的乘轿子,长途的选择乘船。我有一次在沙漠中坐过吉普车。司机小哥开得很野,沙漠中的路起伏不定,我也跟着颠簸摇摆,饶是有减震系统,我的尾骨都疼了好几个月,要是位老人家非得震出个多发胸腰椎骨折不可。秦始皇巡游六国,其中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修路。不是现在说的“要想富,先修路”,而是为了权力和征服的目的。万里长城也是古代的快速公路,以便及时运送士兵和战略物资。中国很早就出现了车,轩辕*帝的“轩辕”就指驾车,但直到清朝都没有发明减震的车子,所以过去举子们赶考基本都是“腿”着,山高水远的,提前半年就要启程。今年11月期的《科学世界》上有一篇文章讲“摩擦”。我们的鞋子与地面产生摩擦才能推着我们行走,汽车的刹车也是靠摩擦才能及时减速和停住。但另一方面,摩擦会让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件磨损失效、震动增加、噪声增大等等,比如车轴。据调查,摩擦消耗了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一。我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摩擦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5%-7%。年我国GDP超过99万亿元,摩擦造成的损失至少也在5万亿以上,很惊人吧!这让我想起我们的膝关节,很类似车子的轴承和车轮,但其自带的减震系统,从结构到效能远非现代的机械可以比拟。当摩擦系数低于0.01时,便可称为超滑。我们正常关节软骨的摩擦系数为0.-0.,是0°冰面摩擦系数(0.1)的3%-6%。人工关节进化了好几代,其摩擦系数只能达到0.05-0.11,仍是正常软骨的10多倍。润滑剂对减少摩擦至关重要,我们汽车中的机油就是起这个作用的。而我们关节中自带润滑机制。滑膜会产生一层薄薄的润滑液涂抹在关节软骨的表面,使本就超滑的软骨又加一个“更”字,其摩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堪比汽车的滚珠轴承。橡胶轮胎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它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和分散地面的冲击压力。古人没有这材料,木制的车轮与地面都是硬接触,才会把路面犁出一道道沟状的“轨”。人体将橡胶轮胎内置,就是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由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胶原蛋白就像橡胶轮胎的外胎,蛋白多糖是里面的充气的内胎,不过里面不是气,是水。蛋白多糖像海绵,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可以将水留住或说“困”在软骨里,使软骨像膨胀的凝胶。水占软骨的80%。这样的软骨具有很强的变形和分散压力的能力,避免冲击力造成骨关节的损伤。即使在3个大气压下,相当于水下20米,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我们汽车的轮胎扎了、气不足了,就要去4S店补胎充气。我们的软骨自带修复功能,并且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及时修复完成,完全不用您操心。软骨中有软骨细胞,既能修补轮胎(合成胶原蛋白),又能充气(合成蛋白多糖)。但如果你先天结构有问题,像车轴或车轮是歪的,或过度使用又不注意休息,损伤超过了身体自身修复的能力,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话,软骨就很难再恢复正常了,关节也随之开始退化。这就像轮胎破了不补,气不足了不充,早晚车要趴窝。到了一定年龄,关节软骨内的软骨细胞不断减少,修复能力大幅度下降,这时就应该省着点儿用。这就像年轻时4S店里有好几十个修理工,出了问题半天就修好了。现在4S店里就俩人了,您的轮胎扎了、气也泄了、轴也歪了、门也松了,大灯也不亮了,没半个月到一个月甭想出车间。车子要行得稳,减震弹簧也非常重要。沙漠中开车要是乘坐陆地巡洋舰肯定不会像震得尾骨疼(没体验过,想必吧)。我们身体的减震弹簧就是韧带、肌肉、肌腱和脂肪垫,当然膝关节内的半月板也是。车子开久了,弹簧也会丧失弹性,过个减速带都要小心慢行,肌肉、韧带和半月板也一样。我们身体这套极具智慧的结构设计和高效运作方式,保障了我们关节每天承受数千次乃至上万次的冲击仍能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估计上帝设计时使用年限应该在四十来岁,还打出了不少富余。现在人均寿命都快八十了,虽然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关节依然运用自如,但这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经常有老年人爱较真儿,说到了岁数关节应该省着用、多保护等不科学,关节不是越用越灵活吗?你看谁谁八十多了还打篮球呢?我想说,全中国有多少人身高超过2米呀?其实医生不能指导你如何生活,那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更像修理工,出了问题时告诉你要避免什么,当然这也只能是建议而已。生命在于运动,现在不是还加了俩字“适度”吗,这个“度”到什么程度要每个人自己把握。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推荐阅读人老不以筋骨为能骨性关节炎是怎么回事?滑膜炎是怎么回事儿(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