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骨损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也是骨科和运动医学中公认的治疗难题之一。
据统计,年龄范围15~24岁的年轻人中有4%~10%,年龄超过55岁的老年人中有高达80%的人出现软骨病变。
由于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的结缔组织,细胞代谢缓慢,一旦缺损其自发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差。
目前临床治疗软骨损伤的常用方法如关节腔灌洗清创、微骨折术、自体/异体骨软骨移植,旨在减轻关节疼痛和缓解症状,并不能有效地促进软骨组织的修复再生;且这些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供体部位损伤,效果不持久,排斥反应等。
因此,寻找新型的、可有效促进软骨生理性再生修复的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组织工程学这一新型边缘交叉学科的出现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
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增殖率,并且特异性呈三种谱系的分化:成脂肪、成骨和成软骨。
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ADSCs易于分离和大量获取,同时具有更好的分离重复性和更强的增殖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临床应用的细胞。
此外,前期研究已成功构建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骨软骨一体化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生长,易生物降解吸收。
下文中的实验建立以ADSCs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矿化胶原骨软骨一体化支架修复新西兰兔的骨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为下一步临床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因此,ADSCs的加入将更有利于促进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被认为是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蛋白多糖与II型胶原的合成;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表达型胶原和蛋白多糖;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参与调节软骨基质的构建或重构。
尽管本研究已经证实一体化支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有利于骨软骨缺损的修复,且缺损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新生的柱状排列的软骨细胞,但经过12周的修复,仍未达到透明软骨/透明软骨样修复的目标。
后续研究团队将延长实验时间,进一步观察再生支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对骨软骨缺损修复的最终结果。
内容来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