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学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二、A3/A4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有若干个考题。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在每题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共用题干)
男,35岁。1个月前搬重物时突然出现腰痛,经理疗1周腰痛缓解,
后逐渐出现右下肢放射痛,劳累、咳嗽、排便时症状加重,无低热、盗汗。
查体: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强直性脊柱炎
B.腰椎骨折
C.类风湿关节炎
D.腰椎结核
E.腰椎间盘突出症
E
2.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是(
)。
A.电生理检查
B.X线片
C.核素扫描
D.CT
E.B超
D
CT能很好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其CT表现有:
椎间盘后缘变形突出、硬脊膜囊受压变形、
硬膜外-------脂肪移位、硬膜外间隙中----软组织密度影--及神经根鞘受压移位等。
3.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A.手术治疗
B.加大腰部活动
C.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D.背肌锻炼
E.休息牵引
E
2.(共用题干)
患者男,48岁。早上10点泡茶时将茶杯打碎,碎片将右手食指割伤。伤后自行进行简单消*止血处理。下午4点更换纱布时发现手指不能主动屈曲,医院就诊。医生固定伤指中节,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患者不可以屈曲。然后固定其他三指,让患者主动屈曲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可以屈曲。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食指指深屈肌断裂和指浅屈肌断裂
B.食指远端指骨骨折
C.食指指浅屈肌断裂
D.食指指深屈肌断裂
E.骨间肌断裂
D
仅伤及指深屈肌时,不能屈曲远端指间关节;
仅伤及指浅屈肌,屈指动作无明显改变,
可通过固定其他三指,让患者主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如果不能屈曲说明指浅屈肌断裂;
如果两者均伤及,则不能屈曲近端及远端指间关节,
但掌指关节因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作用可以主动屈曲。
患者食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受限,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正常,故考虑食指指深屈肌断裂。
2.该损伤应该处于屈指肌腱分区的是(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E.Ⅴ区
A
屈指肌腱可分为:
①Ⅰ区(腱末端区):自食、中、环、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止点;
②Ⅱ区(鞘管区):又称“无人区”,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
③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肌腱鞘管的近端;
④Ⅳ区(腕管区):肌肉肌腱交界处至腕管近侧缘。
患者手指受伤,出现远侧指间关节屈曲受限,考虑损伤区域位于Ⅰ区。
3.(共用题干)
患者,20岁。被汽车撞伤后8小时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左小腿可见长约8cm创口,胫骨断端外露,出血不多,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1.在行X线检查之前应先(
)。
A.行气压止血带止血
B.行跟骨结节骨牵引
C.送手术室清创
D.行简单的外固定
E.行长腿石膏外固定
D
患者车祸后左小腿可见长约8cm创口,胫骨断端外露,可诊断为开放性骨折。
在行X线检查之前应先简单外固定。
2.彻底清创后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
A.仅彻底清创伤口
B.石膏托固定
C.外固定支架固定
D.钢板内固定
E.持续跟骨牵引
C
患者开放性骨折后8小时,创口处污染的细菌已度过潜伏期,进入按对数增殖的时期,
内固定物作为无生命的异物,机体局部抵抗力低下,且抗菌药物难以发挥作用,容易导致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则内固定物必须取出,否则感染不止,创口不愈。
考虑患者开放性骨折的情况,应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
4.(共用题干)
患者,男,55岁,双下肢无力半年,右侧明显,近2个月步态不稳,右手不能扣纽扣。无外伤史,无发热。
体格检查,颈背部无明显压痛,两上肢前臂、手及上臂尺侧皮肤感觉减退,
右侧尤其明显,四肢肌张力增高,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踝反射亢进,
右髌阵挛阳性,右巴宾斯基征阳性。
1.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颈椎肿瘤
B.颈椎结核
C.颈椎病
D.脑卒中
E.颈神经根炎
C
根据患者症状,双下肢无力,肩背部无明显压痛,上肢感觉功能障碍,
以及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踝反射亢进,右髌阵挛阳性,右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病理反射,考虑为脊髓型颈椎病。
双下肢的肌力减弱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依据。
2.最有助于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是(
)。
A.肌电图
B.颈段MRI
C.颈段X线断层摄片
D.颈椎X线片
E.颈动脉彩超
B
MRI成像由于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
对于骨关节系统中的韧带、滑膜、肌腱及软骨方面的显示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可明确受压部位及受压程度。
3.应考虑的治疗是(
)。
A.推拿按摩治疗
B.手术
C.激素治疗
D.颈枕吊带牵引
E.颈托围领
B
脊髓型颈椎病,由于本型疾病自然史为症状逐渐发展加重,脊髓损伤较重且病程时间长者,手术疗效较差,故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依据颈椎病病理及临床情况决定行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
手术包括对脊髓、神经构成致压物的组织、骨赘、椎间盘和韧带切除或椎管扩大成形,使脊髓和神经得到充分减压和通过植骨或内固定行颈椎融合,获得颈椎的稳定性。
4.致病因素是(
)。
A.退行性改变
B.变态反应
C.细菌感染
D.病*感染
E.高血压
A
一般认为颈椎病发生与椎间关节退变、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椎动脉等因素有关。
5.下列哪项对该患者最不利?(
)
A.长时间低头伏案写作
B.枕头过高
C.头过度后伸
D.颈部突然前后摆动
E.牵引
D
颈部突然前后摆动时,
由于椎管内有效间隙突然减小,致使脊髓处于容易遭受激惹的敏感状态,
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者,其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严重时出现肢体障碍。
5.(共用题干)
男性,重体力劳动工人,腰腿痛,并向左下肢放散,咳嗽,喷嚏时加重。
检查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并向左倾斜,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程中无低热、盗汗、消瘦症状。
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腰肌劳损
B.腰椎管狭窄症
C.腰椎间盘突出症
D.强直性脊柱炎
E.腰椎结核
C
2.如有小腿及足外侧麻木,足趾跖屈力弱及跟腱反射弱,病变的节段应考虑(
)。
A.腰1~2
B.腰2~3
C.腰3~4
D.腰4~5
E.腰5~骶1
E
S1神经根受累(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现为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趾及足跖屈减弱。
3.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
A.X线检查
B.CT
C.超声
D.腰椎穿刺
E.肌电图
B
CT能很好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有:
椎间盘后缘变形突出、硬脊膜囊受压变形、
硬膜外脂肪移位、硬膜外间隙中-------软组织密度影及神经根鞘----受压移位等。
6.(共用题干)
患者,男,50岁,外伤后导致右肩疼痛1天,以健手托患侧前臂。
检查:患侧方肩,Dugas征阳性。
1.其可能诊断是(
)。
A.锁骨骨折
B.肱骨解剖颈骨折
C.肱骨外科颈骨折
D.肩关节脱位
E.肩锁关节脱位
D
患者有外伤史,患肢轻度外展弹性固定、方肩畸形、杜加征阳性,考虑为肩关节脱位。
2.治疗上首先(
)。
A.悬吊牵引
B.皮肤牵引
C.骨牵引
D.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E.手法复位外固定
E
肩关节脱位应尽早在局麻下(2%的利多卡因10ml注入关节腔内)手法复位。
复位后,用三角巾托起伤肢,再用一块三角巾将其固定在胸前内收内旋位,
3周后去除固定,逐步练习做肩关节活动。
7.(共用题干)
患者,男,42岁,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3天,咳嗽、喷嚏时加重,卧床后缓解。查体:L3~L5棘突及其左侧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40°(+),
左小腿外侧痛觉减退,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对称,弯腰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示L4~L5椎间隙略窄。
1.考虑的诊断是(
)。
A.急性腰扭伤
B.腰肌筋膜炎
C.腰椎间盘突出症
D.腰肌劳损
E.肥大性脊柱炎
C
患者搬重物后出现腰痛及左下肢疼痛,棘突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腱反射正常引出,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为明确诊断,最适宜的辅助检查是(
)。
A.CT
B.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C.肌电图检查
D.血流图检查
E.超声检查
A
由于CT分辨率高,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结构,
所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其他病变中普遍受到重视。
3.治疗上目前不宜选择(
)。
A.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B.腰背肌抗阻肌力训练
C.超短波治疗
D.腰椎牵引
E.电脑中频治疗
B
患者因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3天,现正处于疼痛的急性期,应予以止痛、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处理。
B项,腰背肌抗阻肌力训练可导致患者腰痛症状加重,不宜选用。
8.(共用题干)
患者,女,56岁,工人,腰腿痛20年,加重3个月。
患者20年前有腰部疼痛,偶伴有右侧下肢牵拉痛。随着体重的增加,腰痛逐年加重。近3个月来,因腰痛而不能久行,咳嗽和坐起等体位改变时有明显腰痛,伴右小腿疼痛和麻木感。
检查:体胖(85kg),腰部前屈20°侧屈各30°,后伸30°,腰椎生理弧度呈过屈,腰4~5棘旁和棘间局部压痛(++),腰5和骶1似呈台阶状,挺腹试验不能完成,直腿抬高试验弱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1.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腰背肌筋膜炎
B.腰椎管狭窄症
C.腰椎间盘突出症
D.腰肌劳损
E.神经根型颈椎病
C
肥胖患者腰腿痛多年,加重3个月,右侧下肢牵拉痛,伴右小腿疼痛和麻木感,腰4~5棘旁和棘间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弱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首先要做哪项辅助检查?(
)
A.腰椎正位片
B.腰椎侧位片
C.腰椎正侧位片
D.腰椎双斜位片
E.腰椎正侧双斜位片
E
患者现考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正侧双斜位片能够较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协助诊断。
3.下列治疗中,不适当的是(
)。
A.超短波等物理治疗
B.胶原酶注射
C.运动疗法
D.卧床休息
E.立即手术治疗
E
该患者目前不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
9.(共用题干)
患者,女,48岁,右膝关节肿痛伴运动功能障碍3年,加重2个月入院。
入院检查:外侧关节间隙压痛明显,麦氏征阳性(外侧)。
X线片显示外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面硬化,胫骨关节面边缘增生显著,而内侧关节间隙正常,无增生及关节面硬化征象。
1.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关节结核
D.化脓性关节炎
E.骨性关节炎
E
中老年女性患者,关节活动障碍,关节间隙狭窄,麦氏征阳性,提示骨性关节炎可能。
2.下列治疗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关节融合
B.全膝关节置换
C.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
D.关节镜清理
E.单髁关节置换
A
对晚期病例,在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的条件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是公认的骨性关节炎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项,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关节融合术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不宜使用。
3.该患者予以单侧膝关节置换。下列哪项不是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禁忌证?(
)
A.屈曲挛缩大于15°
B.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及关节不稳定的患者
C.关节内翻畸形大于15°
D.类风湿膝关节炎累及两个以上间室的骨关节炎
E.下肢力线良好的--------单间室骨坏死患者
E
10.(共用题干)
患者男,30岁。因车祸致左大腿肿痛、畸形1小时入院。
查:神志清楚,左大腿中段可触及骨擦感,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肤感觉正常。入院后予以胫骨结节牵引治疗24小时后,患者突然出现昏迷,睑结膜及前胸部皮肤可见散在点状出血,唇发绀,呼吸28次/分,心率次/分。
1.此时应考虑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
A.急性左心衰
B.DIC
C.脂肪栓塞综合征
D.ARDS
E.迟发性颅内血肿
C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如骨折后出现发绀、呼吸急促、昏迷,则应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可能。
2.以下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头部降温
B.使用抑肽酶
C.呼吸支持
D.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E.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
E
骨折的急救应该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位,患者现已出现昏迷,暂不宜行骨科手术。治疗上应积极予以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等抗休克对症处理。
11.(共用题干)
患者男,56岁。反复右髋关节疼痛3个月余,体检右髋关节压痛明显,临床上怀疑股骨头缺血坏死。
1.初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
)。
A.正蛙位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A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首先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髋关节正蛙位摄片,能够较好的显示股骨头形态及髋关节诸骨的骨质情况,价格低廉,常作为首选检查。
2.下列检查方法中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最早期、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为(
)。
A.X线摄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核医学
E
核医学由于属于代谢显像,能够在骨质形态改变之前,显示骨质的代谢情况,反映的是骨质代谢情况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因此可作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最早期、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对于观察髋关节软骨情况,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
)。
A.X线摄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C
MRI成像由于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骨关节系统中的韧带、滑膜、肌腱及软骨方面的显示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12.(共用题干)
患者女,办公室工作人员。右侧颈部疼痛并右上肢麻木,颈部旋转时症状加重。
查体: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病程中无低热、盗汗、消瘦症状。
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颈部肿瘤
B.颈部结核
C.颈椎间盘突出
D.颈肌劳损
E.肩周炎
C
患者有颈部疼痛伴肢体麻木的神经受压症状,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考虑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性大。
颈椎病最常见的病因即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由此继发的椎间盘突出。
B项,患者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症状,可排除颈部结核的诊断。
2.如有右上肢皮肤麻木,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病变部位为(
)。
A.颈3~4
B.颈4~5
C.颈5~6
D.颈6~7
E.颈7~胸1
C
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颈5~6和颈6~7间隙,
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颈5神经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肌力减弱。
颈6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退,肱二头肌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颈7或颈8神经根受累则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肌力减弱,握力差,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患者出现颈6神经根受累体征,病变部位可定位于颈5~6。
3.为明确诊断,首选检查是(
)。
A.MRI
B.CT
C.B超
D.X线
E.PET
A
MRI可清晰显示脊髓内部结构。
13.(共用题干)
患者女,15岁。因车祸致右踝以下足严重损伤,骨科医生判断损伤部位组织无法修复存活,需要进行小腿截肢。
1.小腿截肢理想的部位是(
)。
A.小腿1/2处
B.小腿中上1/3处
C.小腿中下1/3处
D.右踝关节处
E.膝关节下1/4处
C
小腿截肢的理想截断平面是胫骨平台下13cm,即小腿中下1/3处。
2.PTB小腿假肢静态对线时,一般要求接受腔(
)。
A.屈曲5°,外展5°
B.屈曲5°,内收5°
C.屈曲10°,内收5°
D.屈曲5°,内收10°
E.屈曲5°,外展10°
B
小腿假肢由接受腔、悬吊部分、小腿连接部分、假脚和踝四个部分组成。
接受腔是残肢和假肢之间的纽带,它通过包容残技的体积,来实现力和运动的传递。
PTB小腿假肢静态对线时,一般要求接受腔屈曲5°,内收5°。
3.小腿假肢对线不良引起外侧不稳定原因之一是(
)。
A.接受腔内收角过大
B.接受腔相对假脚的位置过于偏向外侧
C.接受腔相对假脚位置过于靠前
D.接受腔前倾角过大
E.接受腔后倾角过大
B
14.(共用题干)
患者,女,40岁,外伤后右侧股骨髁上骨折,在转院途中突然出现患肢剧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苍白、麻木发凉,小腿张力增高,局部有水疱,牵拉足趾引起小腿疼痛。
1.其临床诊断是(
)。
A.骨折移位
B.肌肉损伤过重
C.合并神经损伤
D.合并大血管损伤
E.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E
患者右侧股骨髁上骨折后出现患肢剧痛,足背动脉消失,足趾苍白发凉,
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围成,室壁坚硬(韧)。
当四肢骨折、特别是前臂或小腿骨折时,引起肌损伤水肿及筋膜下血肿使室内容物体积骤增,或肢体挤压伤、外包扎过紧,使室容积骤减,均可导致室内压力迅速升高。
若能及时解除压力并恢复血运,患肢功能多可保存;
若肌肉因缺血时间较长而坏死增多,部分坏死肌肉呈瘢痕修复,出现Va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形成爪形手、爪形足,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2.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
A.被动按摩,促进循环
B.做局部麻醉,解除血管痉挛
C.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D.给予血管扩张药,消除血管痉挛
E.解除局部包扎及外固定物,经观察不见好转,切开筋膜减压
E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须及早作一至数条长切口,彻底切开患室的深筋膜,分开肌束直抵骨膜,以充分减压引流,既能有效止痛,又可防止肌肉神经缺血坏死。
皮肤切口一般不缝合,仅以凡士林纱布稀疏填塞、外加多层无菌敷料包扎,待肿胀消退再延期缝合,局部切开减压引流后,应控制感染,并纠正脱水、高血钾、酸中*,以防休克、急性肾衰发生。
15.(共用题干)
患儿男,10岁。发热,咳嗽,咽痛,1周,近2日颈背痛,头部不能屈伸和旋转,四肢无异常。
1.考虑的诊断为(
)。
A.落枕
B.颈1、2椎体自发性脱位
C.风湿性肌炎
D.强直性脊柱炎
E.颈椎结核
B
颈1、2椎体自发性脱位常由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颈背痛、头部不能屈伸和旋转。
2.最简便有效的检查为(
)。
A.颈椎侧位和张口位X线平片
B.颈部CT
C.颈段MRI
D.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E.风湿全套化验
A
颈椎侧位和张口位X线平片能有效明确颈1、2椎体的解剖结构。
3.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
A.卧床颌枕带---持续牵引加抗生素治疗
B.卧床休息,加激素疗法
C.卧床休息,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D.手术复位固定
E.手术复位,石膏固定
A
卧床颌枕带持续牵引加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纠正颈1、2椎体解剖结构、治疗原发病,无需行手术复位。
16.(共用题干)
患者,男,46岁,因搬重物致腰痛、右下肢痛5天,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查体:腰部活动受限,腰椎3~5棘突及右侧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40°(+),右小腿外侧痛觉减退,双侧腱反射正常对称。X线示:L4~5椎间隙略窄。
1.此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腰扭伤
B.腰椎压缩性骨折
C.腰肌劳损
D.腰肌筋膜炎
E.腰椎间盘病变
E
患者有搬重物史,右下肢痛,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腰部活动受限,
腰椎3~5棘突及右侧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右小腿外侧痛觉减退,结合X线示L4~5椎间隙略窄,考虑为腰椎间盘病变。
2.为了明确腰部病变性质、程度,做哪项检查最适宜?(
)
A.CT
B.肌电图检查
C.超声检查
D.下肢血流图检查
E.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A
由于CT分辨率高,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结构,所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其他病变中普遍受到重视。
3.根据以上病情,在临床体格检查中最可能影响的反射是(
)。
A.腹壁反射
B.肛门反射
C.跟腱反射
D.膝腱反射
E.以上都不会影响
E
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可能在L4~5。
在临床体格检查中膝腱反射位于L2,跟腱反射位于L5~S1,
腹壁反射位于胸部脊神经,肛门反射位于S2~4,故上述反应均不会受影响。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指下肢抬到以下哪个角度以内出现疼痛?(
)
A.40°
B.50°
C.60°
D.70°
E.80°
D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指下肢抬到70°以内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5.下列哪项治疗目前对该患者不适宜?(
)
A.药物离子导入
B.腰背肌肌力训练
C.超短波治疗
D.腰椎牵引
E.中频电疗
B
急性期以缓解神经根水肿和减轻疼痛为主,
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药物离子导入、中频电疗对缓解肌肉痉挛、消炎止痛等有作用。
恢复期要加强腰部肌肉的功能训练,避免受凉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B项,腰背肌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病变急性期不主张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17.(共用题干)
患者,女,50岁,诉颈肩部疼痛4天,伴左上肢麻木。查体示颈部活动受限,颈椎局部压痛明显,前屈旋颈试验阳性,神经根试验阳性,转头加力试验阳性,左手桡侧感觉略减退,双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对称。X线片示C4~7椎间隙略窄。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椎动脉型颈椎病
B.颈肌劳损
C.肩周炎
D.桡神经损伤
E.颈椎间盘突出症
E
患者中年女性,颈肩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前屈旋颈试验阳性,神经根试验阳性,转头加力试验阳性,左手桡侧感觉略减退。X线片示C4~7椎间隙略窄。考虑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2.对明确病因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
A.X线平片
B.MRI
C.超声
D.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E.肌电图检查
B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脊髓的受压部位及受压程度。
3.目前不宜选择(
)。
A.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B.磁疗
C.超短波治疗
D.颈肌抗阻肌力训练
E.中频脉冲电刺激
D
急性期以缓解神经根水肿和减轻疼痛为主
恢复期要加强颈部肌肉的功能训练,患者应避免受凉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18.(共用题干)
患者,女,50岁,因劳累后出现颈项痛,伴左上肢放射痛l周,
查体:颈5~胸1棘突及左侧压痛,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
X线示:颈5~7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变尖。
1.此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颈肌筋膜炎
B.胸廓出口综合征
C.颈椎病
D.落枕
E.颈肌劳损
C
患者劳累后颈项痛,向左上肢放射,颈5-胸1棘突及左侧压痛,
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结合X线示颈5~7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考虑为颈椎病可能大。
2.为了明确颈部病变性质、程度,做哪项检查最适宜?(
)
A.TCD
B.肌电图检查
C.超声检查
D.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E.MRI
E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脊髓的受压部位及受压程度。
19.(共用题干)
患者,男,35岁,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20余天入院。
查体示:神清,左侧腰背肌及臀肌紧张,L3~4、L4~S1椎体压痛(+),叩痛(+),左下肢屈髋肌肌力5-级,伸膝肌肌力3+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巴氏征(-)。CT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
1.为确定患者是否有神经性损害,行下列哪项检查最合适?(
)
A.X线片
B.MRI
C.肌电图检查
D.超声
E.PET
C
肌电图检查很高的诊断价值,常表现为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
如纤颤电位、束颤电位、运动单位数目减少等。
早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出现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
只有部分患者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但不低于正常值下限的70%。
2.患者行康复治疗,下列哪项是不合适的?(
)
A.腰椎牵引
B.中频电疗
C.超短波治疗
D.手法轻柔的推拿治疗
E.腰背肌抗阻肌力训练
E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但对于巨大突出并伴有明显马尾刺激症状或患有下肢肌力降低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
E项,患者现处于疼痛的急性期,不宜进行抗阻肌力训练,以免加重疼痛。
3.患者左侧趾处麻木感,趾背屈无力,考虑其(
)。
A.L5损伤
B.S1损伤
C.L4损伤
D.L3损伤
E.S2损伤
A
L5神经根受累者常出现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踝及趾背伸力下降。S1神经根受压时常出现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患者左侧趾处麻木感,趾背屈无力,应考虑L5神经根受累。
20.(共用题干)
患者,女,46岁,右手麻痛2年,有时夜间因麻痛而醒,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查体:右鱼际肌轻度萎缩,肌力4级,右手桡侧三指半皮肤刺痛觉减退,腕部Tinel征阳性,临床诊断为右腕管综合征。
1.患者做右上肢神经传导检查,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正中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延长,示指SNAP波幅低
B.尺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延长,小指SNAP波幅低
C.正中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正常,示指SNAP波幅正常
D.尺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正常,小指SNAP波幅正常
E.正中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延长,小指SNAP波幅低
A
2.患者做右上肢针极肌电图检查,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小指展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B.拇短展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C.旋前圆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D.拇长屈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E.桡侧腕屈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B
腕管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或神经本身的病变,致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发生的功能障碍。
所以做右上肢神经传导检查时正中神经腕部CMAP潜伏时延长,远端感觉波幅低。
卡压远端的肌肉针电极检查时会出现神经源性损害的改变,而近端肌和尺神经及其支配肌不会受到影响。
21.(共用题干)
患者,男,50岁,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右下肢麻木2天,医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腰椎活动受限,前屈45°,后伸5°,腰椎左侧弯5°,右侧弯5°,腰椎生理弧度变直。右侧L5~S1椎旁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侧膝腱反射对称,右侧跟腱反射较对侧减弱,右侧足背外侧较左侧皮肤痛觉减弱。腰椎CT示:L5~S1椎间盘突出。
1.下列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错误的是(
)。
A.腰围固定
B.腰椎牵引
C.绝对卧床休息越久越好
D.如保守治疗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E.直流电离子导入等物理治疗
C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以4~7日为宜。
绝对卧床最好不要超过1周,时间过长可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
2.下列不属于腰椎牵引的适应证是(
)。
A.椎弓崩裂
B.腰椎小关节紊乱
C.腰椎假性滑脱
D.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E.腰椎间盘突出症
A
腰椎牵引的适应证包括: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假性滑脱、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牵引的禁忌证包括:
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
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
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
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B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共用备选答案)
A.胫骨平台骨折
B.股骨下段骨折
C.股骨干中上段骨折
D.胫腓骨中段骨折
E.腓骨颈骨折
1.可能合并腓总神经损伤的是(
)。
A.B.C.D.
E
腓总神经于腘窝上方自坐骨神经分出,绕过腓骨颈而至小腿前部,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故腓骨颈骨折易导致腓总神经损伤。
2.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的骨折是(
)。
A.B.C.D.
D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常见于胫腓骨中段骨折。
3.可能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是(
)。
A.B.C.D.
B
股骨干下1/3骨折时,近折端由于股前、外、内的肌牵引而向前上移位;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以及肢体的重力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可能损伤腘动脉、静脉、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共用备选答案)
A.腕管注射
B.椎旁阻滞
C.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注射
D.星状交感神经节注射
E.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注射
1.上肢患肢痛的患者应选用的注射治疗是( D.星状交感神经节注射 )。
A.B.C.D.
D
2.颈椎性眩晕的患者应选用的注射治疗是( C.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注射 )。
A.B.C.D.
C
3.(共用备选答案)
A.股骨头下骨折
B.股骨颈骨折
C.股骨颈基底骨折
D.股骨转子间骨折
E.锁骨骨折
1.骨折最不容易愈合的是(
)。
A.B.C.D.
A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股骨头仅有小凹动脉很少量的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外旋畸形>90°的可能是(
)。
A.B.C.D.
D
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检查时可发现患肢出现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间。
若外旋畸形达到90°,应怀疑有转子间骨折。
第六章神经疾病
一、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男,65岁。突发左侧肢体乏力2小时入院,体检示左侧肢体肌力下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
)。
A.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B
临床上怀疑脑卒中的患者,由于CT扫描快速便捷,能够排除有无头颅出血及脑梗死等病变,常作为首选检查。
而MRI虽然对脑组织病变检查敏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检查时间长,对于出血显示不佳,因此怀疑脑卒中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仍为头颅CT检查。
2.脑瘫患儿表现为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其临床分型为(
)。
A.痉挛四肢瘫型
B.不随意运动型
C.共济失调型
D.混合型
E.痉挛型截瘫
C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
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笨拙、不协调,
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
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
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腱反射正常。
3.患者割伤手腕部,伤口二期愈合。以后手指呈爪状畸形。手部肌肉明显萎缩,手指感觉丧失,对指功能丧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尺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C.桡神经损伤
D.尺神经、正中神经联合损伤
E.桡神经、正中神经联合损伤
D
爪状畸形提示尺神经损伤,感觉及对指功能丧失示正中神经损伤,垂腕畸形示桡神经损伤。
4.患者,男,65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晕厥
B.脑出血
C.脑栓塞
D.脑血栓形成
E.高血压
B
老年男性,急性发病,头颅CT显示高密度影,考虑脑出血。
脑梗死多数要1~2天后才能在CT上显示低密度影。
5.患者,男,53岁。饮酒中发生言语不清,呕吐,随即昏迷。
检查:血压/mmHg,双眼球向左凝视,右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坠落试验阳性。诊断为脑出血,其部位在(
)。
A.左侧基底节
B.右侧基底节
C.左脑桥
D.右脑桥
E.左顶叶
A
脑桥出血常伴有体温失调,不规则呼吸,可在早期出现呼吸困难。
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右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坠落试验阳性(提示右侧偏瘫),不伴体温和呼吸的异常,常见于左侧基底节区。
6.单纯基底节病变后通常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A.手足徐动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静止性震颤
D.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E.运动不能
B
单纯基底节病变后通常表现为:
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
7.帕金森病ADL评定包括(
)。
A.本职工作能力、身边动作、应用动作
B.社交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
C.交流能力、构音功能、自身心身控制能力
D.步行能力、吞咽功能、基本器具移动动作
E.平衡能力、社交能力、本职工作能力
A
帕金森病的ADL评定包括:
基本起居移动动作、身边动作(进食、更衣、洗澡等)、
应用动作(家务、乘车、购物等)、交流能力、
本职工作能力、在家庭/单位中的作用、自身心身控制能力、社交能力等。
8.关于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正确的是(
)。
A.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不包括ADL评定
B.周围神经病损的电诊断检查包括直流感应电测定、强度-时间曲线、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C.周围神经病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早期限制受损神经发生瓦勒变性
D.周围神经病损康复治疗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受损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
E.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包括运动、复合感觉、感觉功能评定
B
周围神经病损的电诊断检查包括直流感应电测定、强度-时间曲线、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周围神经病损康复短期目标是及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
长期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功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上,在神经损伤急性期或损伤早期: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被动运动和按摩,可促进淋巴血液循环,维持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
患者出现主动运动时,应积极进行主动活动。
在恢复期:重点在于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9.老年性痴呆症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
A.主要是进行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B.主要是进行ADL训练,提高患者的家庭生活自理能力
C.使老人尽量少接触社会,尽可能减少老人的家务劳动量,防止老人劳累或产生自卑
D.包括对家庭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理解痴呆患者产生症状的一般知识,不致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是故意或敌意的
E.改善智能的药物治疗为主,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痴呆严重程度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C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大脑退行性疾病,其康复治疗包括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ADL训练以及健身锻炼增强患者体质等综合的康复训练措施,旨在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项,对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应使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参与社会活动,以免其因疾病而产生心理负担。
10.脊髓损伤急性期减少并发症的正确康复治疗方法是(
)。
A.患者卧床时应保持肢体于休息位,以防止肌肉疲劳
B.颈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训练患者胸式呼吸,预防呼吸道感染
C.卧床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一般4小时翻身1次,以防压疮形成
D.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训练,要求每次运动达到关节活动度终末端
E.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时从倾斜20°开始,角度渐增,最终让患者处于90°直立位
E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患者康复治疗:
①卧床时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以防止肌腱及关节挛缩;
②进行腹式呼吸及排痰训练:脊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由于呼吸肌麻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可训练患者腹式呼吸;
③体位变换:卧床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一般2个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形成;
④关节被动活动: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治疗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尽可能在各轴向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⑤坐起训练:从30°开始,视患者耐受情况而逐渐增加坐位时间。当患者有不适时即放下。如无不良反应,可将患者床头每天升高5°~10°,维持时间逐步延长,一直到坐位90°可坐30分钟而无不良反应;
⑥站立训练:训练从倾斜20°开始,角度渐增,最终让患者处于90°直立位。
11.下列关于ASIA损伤分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SIA损伤分级A级,完全损伤,S4~5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正常
B.ASIA损伤分级B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保留感觉、运动功能
C.ASIA损伤分级C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4级
D.ASIA损伤分级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
E.ASIA损伤分级E级,运动保留,感觉异常
D
ASIA损伤分级:
①A级,完全损伤,S4~S5无感觉运动功能,无骶残留;
②B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S5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③C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④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⑤E级,运动与感觉功能正常。
12.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最佳方案为(
)。
A.物理因子对症治疗、轮椅训练、辅助器具应用
B.言语、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D.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E.综合康复训练
E
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
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综合康复治疗、以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其中,以综合康复治疗为最佳方案,其治疗原则为:
①尽早;②主动;③科学;④综合;⑤针对;⑥适应;⑦全面;⑧全程。
13.关于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对有工作潜力的未退休的患者,酌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B.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C.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条件以适应残疾,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
D.此期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
E.开展床上生活自理的康复训练
E
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治疗包括:
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利用家庭或社区环境继续加强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强化患者自我照料生活的能力,逐步与外界社会直接接触。
②职业训练:对有工作潜力的未退休的患者,酌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③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14.手外伤导致拇短伸及肌麻痹所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拇指、示指捏物功能障碍是哪条神经损伤?(
)
A.桡神经
B.桡神经腕段
C.尺神经
D.正中神经
E.桡神经肘段
D
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为:
①感觉障碍: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
②指对掌、对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15.剑突水平平对(
)。
A.T6脊髓节段水平
B.T5脊髓节段水平
C.T4脊髓节段水平
D.T3脊髓节段水平
E.T2脊髓节段水平
A
脊神经控制区域的体表定位为:
T2—腋窝顶部;T3—第3肋间;T4—第4肋间;
T5—第5肋间(T4~T6的中点);T6—第6肋间(剑突水平)。
16.腓总神经损伤后没有(
)。
A.外翻畸形
B.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C.内翻畸形
D.足下垂
E.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A
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及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皮肤,损伤后主要表现为:
①足内翻下垂畸形,走路呈跨越步态;②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
③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④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17.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正确的是(
)。
A.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基本平稳,脊柱稳定即可开始康复训练
B.急性期采取床边训练和佩戴腰围的步行训练
C.康复治疗目的是早日恢复生活自理和步行功能
D.伤后/术后即可佩戴腰围开始坐起训练
E.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的患者训练其加强胸式呼吸运动,咳嗽、咳痰
A
急性期康复目的是防止卧床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以后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颈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由于呼吸肌麻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在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基本平稳、脊柱稳定后即可训练患者腹式呼吸,
----------加强咳嗽、咳痰能力,通过震动、叩击、辅助咳嗽技术和体位排痰等方法,预防肺部感染。
18.脑卒中患者采用诱发主动运动的阶段是(
)。
A.急性期
B.亚急性期
C.软瘫期
D.痉挛期
E.恢复期
C
脑卒中软瘫期即BrunnstromⅠ期,
患者康复治疗要点在于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19.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C5平面的关键肌为(
)。
A.屈肘肌
B.伸腕肌
C.伸肘肌
D.中指屈肌
E.小指外展肌
A
关键肌是指肌力3级的肌肉,但该平面以上的肌力必须≥4级。
C5平面的关键肌为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20.T12脊髓损伤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
A.双下肢感觉障碍
B.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C.小便功能障碍
D.大便功能障碍
E.四肢瘫
E
四肢瘫患者见于颈髓损伤,而不会出现于T12脊髓损伤患者中。
21.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C6平面的关键肌为(
)。
A.屈肘肌
B.伸腕肌
C.伸肘肌
D.中指屈肌
E.小指外展肌
B
关键肌是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
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系,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
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
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C6平面的关键肌为伸腕肌。
22.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步行训练,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步行前准备活动包括在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训练
B.从扶持步行或平衡杠内行走,过渡到徒手行走
C.纠正异常步态的训练
D.正确的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是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E.正确的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是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E
上下台阶训练时,上台阶是先上健腿,后上患腿;下台阶先下患腿,再下健腿。因此E表述有误。
23.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不包括(
)。
A.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预防压疮
B.按摩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C.床上被动运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活动,防治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D.床上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E.患者主动运动为主,强度越大越好
E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预防措施包括:
①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预防压疮;
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③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④床上被动运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活动,防治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⑤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⑥避免腕关节过度掌屈,维持关节活动范围,上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避免肩手综合征。
⑦尽早开始坐位或电动起立床训练,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4.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
)。
A.踝背伸肌
B.伸膝肌
C.长伸趾肌
D.踝跖屈肌
E.屈髋肌
B
L3平面的关键肌为伸膝肌(股四头肌)。
25.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
)。
A.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患者意识清醒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升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
球海绵体反射再现,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或有疼痛感觉、肌肉张力升高、肌肉收缩运动均可提示脊髓休克结束。
B项,患者意识不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
26.多发性硬化症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
A.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原则
B.由于患者易疲劳和不耐热,肌力训练尽量安排在很少使体温升高的冷环境中进行
C.开始训练时强度宜小,逐步加大运动量,防止患者疲劳
D.感觉障碍多无须特殊处理,随临床病情的好转,患者感觉功能逐渐改善恢复
E.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波动,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D
多发性硬化症感觉障碍的处理为:
①浅感觉丧失可以通过感觉刺激如有力的刷、擦等,增加肢体的感觉反应;
②本体感觉丧失可以通过感觉反馈治疗,如口头指示、视听反馈等,改善或补偿这种感觉的丧失。
27.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
A.适应证为有永久性功能障碍,可以配合康复训练的患者
B.禁忌证为病情不稳定、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或者脏器疾病、不能配合康复训练的患者
C.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最大限度减少挛缩和畸形
D.脊髓前角细胞受损,所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电刺激不能改善受损肌肉功能
E.功能评定包括一般检查、肌力检查、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
D
脊髓灰质炎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小,部分患者留下瘫痪后遗症,受累肌肉出现萎缩。
电刺激可以延缓肌肉萎缩,有利于肌肉的神经再支配。
28.关于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运动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
B.C7~T5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在轮椅上独立
C.C1~C6脊髓损伤,患者不能步行,在轮椅上可独立
D.T6以下脊髓损伤,不可能恢复步行
E.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仅根据其感觉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
B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如下:
注:①可进行治疗性步行;②可进行家庭性步行;③可进行社区性步行
29.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正确的是(
)。
A.可主动屈肘,伸腕,但不能伸直肘关节,损伤水平定位C4
B.确定损伤水平时,该节段关键性的肌肉肌力必须≥4级
C.脐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12
D.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为依据
E.乳房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4
E
D项,神经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后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对于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无法检查的肌节,如C1~4、T2~L1及S2~5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
ACE三项,伸肘肌(肱三头肌)肌力减退神经损伤水平定位C7,脐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10,乳房水平感觉减退,损伤水平定位T4。
B项,确定损伤水平时,该节段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3级(而不是4级),此关键肌头端节段的另一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以上。以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4级。
30.以下属于脑外伤患者动态评估的是(
)。
A.习惯姿势和体位、转移能力、畸形的模式与类型、关节挛缩、神经系统体征等
B.控制姿势的能力、活动能力、转移能力
C.习惯姿势和体位,转移能力、关节挛缩、心肺功能
D.控制姿势的能力、活动能力、转移能力、神经系统体征
E.床上的卧姿、轮椅的坐姿、患者的习惯姿势和体位
B
脑外伤患者的动态评估包括:
①控制姿势的能力:卧位、坐位、站位等;
②活动能力:床上翻身、床上坐起、坐至站、站立;
③转移能力:床椅转移、坐位轮椅转移等。
31.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4平面的关键肌为(
)。
A.屈髋肌(髂腰肌)
B.伸膝肌(股四头肌)
C.踝背伸肌(胫骨前肌)
D.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E.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C
L4平面的关键肌为踝背伸肌(胫骨前肌)。
32.脊髓损伤急性期康复治疗目的,正确的是(
)。
A.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活动能力
B.应尽早开始站立和步行训练
C.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患者残存功能,训练各种转移能力、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
D.防止卧床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
E.及时配戴适当的下肢矫形器使截瘫患者重获站立及行走功能
D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目的:
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患者残存功能,训练各种转移能力、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活动能力。
在脊髓损伤恢复期配戴适当的下肢矫形器对于截瘫患者重获站立及行走功能极为重要。
33.Glasgow昏迷量表包括如下项目评定(
)。
A.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言语反应
B.刺激、口令执行、言语
C.肌力、自发运动、言语反应
D.运动、语言、刺激
E.血压、心跳、运动、语言
A
Glasgow昏迷量表评定项目是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言语反应,
睁眼反应最高分为4分,运动反应最高分为6分,
言语反应最高分为5分,总分为15分。
34.关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错误的说法是(
)。
A.一般可分为软瘫期、痉挛期和改善期
B.软瘫期:即BrunnstromⅠ期
C.痉挛期:即BrunnstromⅡ、Ⅲ期
D.改善期:即BrunnstromⅣ期
E.痉挛期:即BrunnstromⅤ、Ⅵ期
E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软瘫期、痉挛期和改善期。
①软瘫期:即BrunnstromⅠ期,治疗上应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②痉挛期:即BrunnstromⅡ、Ⅲ期,治疗上应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③改善期:即BrunnstromⅣ期,治疗上应继续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
35.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分级处于BrunnstromⅢ期,康复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
A.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B.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耐力训练
C.增强患侧肢体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D.恢复提高肌张力,诱发主动运动
E.控制肌痉挛,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
A
BrunnstromⅢ期特点为痉挛显著、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要点在于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6.关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抗痉挛体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仰卧位易出现异常反射活动
B.取健侧侧卧位时,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
C.手中握圆筒状毛巾,预防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发生屈曲挛缩
D.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
E.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
C
抗痉挛体位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
仰卧位是护理上最容易采取的肢体,但容易引起紧张性迷路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
取健侧侧卧位时,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
37.脑卒中患者上肢开始出现痉挛和肢体共同运动,按Brunnstrom分期,属于(
)。
A.1期
B.2期
C.3期
D.4期
E.5期
B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标准如下:
38.Glasgow昏迷量表描述错误的是(
)。
A.包括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言语反应三大项目
B.睁眼反应最高分为4分
C.运动反应最高分为6分
D.言语反应最高分为6分
E.总分为15分
D
Glasgow昏迷量表评定项目是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言语反应,睁眼反应最高分为4分,运动反应最高分为6分,言语反应最高分为5分,总分为15分。
39.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不包括(
)。
A.物理因子对症治疗、轮椅训练、辅助器具应用
B.言语、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
C.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D.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E.疾病的诊断
E
40.下列关于ASIA损伤分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SIA损伤分级A级完全损伤,S4~5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正常
B.ASIA损伤分级B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保留感觉、运动功能
C.ASIA损伤分级C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4级
D.ASIA损伤分级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
E.ASIA损伤分级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不存在,感觉功能存在
D
脊髓损伤的ASIA损伤分级标准如下:
41.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不同的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4节段损伤为大部分依赖
B.C7~T1节段损伤借助轮椅可基本独立
C.T2~T5节段损伤借助轮椅可完全独立
D.C5节段损伤借助轮椅需小部分依赖
E.T6~T12节段损伤可进行治疗性步行
D
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如下:
注:①可进行治疗性步行;②可进行家庭性步行;③可进行社区性步行
42.脊髓损伤患者,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S5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ASIA损伤分级中,属于(
)。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正常
B
脊髓损伤的ASIA损伤分级标准如下:
43.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康复训练措施,正确的说法是(
)。
A.肩关节活动的恢复与手的精细动作恢复同步
B.先进行手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再逐渐进行肘、肩关节活动训练
C.主要目的是训练肩关节控制力和防止肩胛骨的退缩、下降及不全脱位
D.已经发生肩关节不全脱位的患者,避免肩部运动训练
E.ADL评分60分以上的患者,无须进行患侧上肢及手功能康复训练
C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肩关节控制力和防止肩胛骨的退缩、下降及不全脱位。
AB两项,训练时关节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早较好,手的精细动作恢复较慢较差。
D项,发生肩关节不全脱位的患者,需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
E项,ADL评分60分以上的患者生活可基本自理,但仍需继续加强患侧上肢及手功能康复训练。
44.偏瘫患者腕关节的屈肌共同运动为(
)。
A.屈曲、尺偏
B.背伸、尺偏
C.屈曲、桡偏
D.背伸、桡偏
E.屈曲、背伸
A
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偏瘫患者的共同运动模式包括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且这两种共同运动模式在上、下肢均可发生。
其中腕关节的屈肌共同运动为屈曲、尺偏。
45.在脊髓部位通直流电时,如阳极置于上端,阴极置于下端(下行电流),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降低肌张力
B.使血沉加速
C.降低血压
D.加速上肢和肺的静脉回流
E.加速血液自肺循环回心
C
脊髓部位通下行性直流电时,可升高血压。上行电流则相反。
46.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针对其运动障碍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并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B.姿势训练重点是活动屈肌
C.松弛训练是针对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一项重要康复治疗措施
D.步态训练重点是加快启动速度和步行速度、加大步幅的训练
E.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要注意伸髋、屈膝训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B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姿势训练重点是活动伸肌,如上肢外展、外旋,下肢外展、内旋。
47.脑卒中偏瘫早期对偏瘫侧肩关节只能做无痛范围内的活动,目的是(
)。
A.减轻痛苦
B.防止骨折
C.防止发生肩关节半脱位
D.增强肌力
E.保持关节活动度
C
脑卒中后遗留偏瘫的患者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
应维持全关节无痛性被动活动,避免牵拉患肢而引起肩痛和半脱位。
48.脑外伤的早期康复目标是(
)。
A.提高患者的觉醒能力,促进健忘症康复,预防并发症
B.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
C.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组织和学习能力
D.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
E.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A
脑外伤的康复目标:
①早期的康复目标:提高患者的觉醒能力,促进健忘症康复,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②恢复期的康复目标:
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组织和学习能力;最大程度的恢复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③后遗症期的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49.脊髓损伤患肢在脊柱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能独立坐多久时可开始轮椅训练?(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E.90分钟
A
轮椅训练是指提高患者独立使用轮椅能力的锻炼方法,包括前后推进、转弯、翘轮和平衡、上下台阶等。
脊髓损伤患肢在脊柱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能独立坐15分钟以上即可开始轮椅训练。
50.以下哪种脊髓损伤的患者可以达到社区步行的要求?(
)
A.T6~T12损伤患者,需佩带带骨盆托的髋膝踝足矫形器,借助双腋拐短暂步行
B.L1~L3损伤,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m
C.L1~L3损伤,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m
D.L4以下损伤,可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梯,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m
E.L4以下损伤,可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梯,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m以上
E
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
①治疗性步行:T6~T12损伤患者,需佩带带骨盆托的髋膝踝足矫形器(HKAFO),借助双腋拐短暂步行;
②家庭性步行:L1~L3损伤,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m;
③社区步行:L4以下损伤,可穿戴踝足矫形器(KAFD),能上下楼梯,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m以上。
51.脑卒中早期健侧卧位不正确的姿势是(
)。
A.去枕侧卧,让头稍向后转
B.躯干垂直
C.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
D.肩前屈90°~°
E.患侧髋膝向前似踏出一步,足不悬空
A
脑卒中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应让头部枕在枕头上,不宜头向后扭转。
52.在ASIA评定量表中C7的关键肌是(
)。
A.屈肘肌群
B.伸腕肌群
C.伸肘肌群
D.指伸肌群
E.小指展肌
C
运动神经平面的关键肌如下:
53.脑卒中弛缓期,肩关节屈曲和外展训练达到的范围最好是(
)。
A.正常范围1/4
B.正常范围2/3
C.正常范围1/3
D.正常范围1/2
E.正常范围
D
脑卒中患者弛缓期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早期肩关节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的50%。随着肩胛胸廓关节活动的改善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严禁使用牵引手法。
二、A3/A4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有若干个考题。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在每题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共用题干)
患者从高坡上跌落,四肢不能活动,检查:手骨间肌、蚓状肌无力,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双下肢瘫痪,损伤肢体运动和温痛觉丧失,但本体感觉仍存在。
1.初步诊断是(
)。
A.上颈髓损伤
B.中颈髓损伤
C.下颈髓损伤
D.胸髓损伤
E.腰髓损伤
C
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手骨间肌、蚓状肌无力表明损伤在C7~8水平,故为下颈髓损伤。
2.为何种综合征?(
)
A.后索综合征
B.脊髓半切征
C.前索综合征
D.中央索综合征
E.马尾综合征
C
前索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表现为四肢瘫,下肢重于上肢。
3.为明确诊断,选择最佳的辅助检查是(
)。
A.MRI
B.血管造影
C.B超
D.X线
E.肌电图
A
MRI分辨率高,对软组织显影清楚,能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结构。其他检查侧重点不同或比较片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