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每次说起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潘文胜的情绪就会慢慢低落下去,“非常痛苦,有些病人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外科手术次数越多,他们的生命……基本就是走入倒计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更多的病人,让他们早治疗,“这种家族遗传的疾病,最好能在14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介入治疗。”全家确诊罕见病,“10年13次手术”消不掉噩梦有记忆的时候,来自安徽的吴女士(化名)就知道,父亲、哥哥还有自己的嘴唇上有黑斑,“一家人嘛,就以为是普通的黑斑遗传。”从没有想过这竟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罕见病。直到上了高三,吴女士开始频频腹痛,噩梦开始了。大学四年,医院都查不出具体病因,止痛药成了“标配”。毕业后,吴女士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年的一天晚上,吴女士在床上痛得死去活来,还伴随呕吐,急诊CT发现肠套叠。急诊手术中,开腹的那一刻,在场的医护惊呆了,吴女士的肠道内遍布了息肉!“无法下手!”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医生只能摘除了刀口附近较大的息肉。结合吴女士嘴唇黑斑的特征以及症状,检查后,吴女士被确诊为黑斑息肉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肚子痛、嘴唇有黑斑、肠道息肉是这个病的典型症状。随后,吴女士的父亲、哥哥、堂弟和儿子一一确诊。三代五人,人均被手术10多次一家人成了病友。10年间,吴女士经历了10次内镜手术,3次外科手术,每次摘除几颗息肉,或切除一小段大肠,没过几个月又开始腹痛加肠套叠,忍无可忍继续手术。家族中的亲人,和吴女士的经历如出一辙。病痛带给吴女士的不止这些。随着儿子年龄渐长,仅15岁的孩子也因为肠套叠反复入院,前前后后经历了6次手术……甚至吴女士从网上、病友群里发现,因为既往手术太多,风险太大,医院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能手术的病人,因为肠越切越短,就会发展成短肠综合征,小肠大多不到1米(正常人为5-7米),活下来的比较少。有的可能活个一年、两年,但因为免疫系统和营养吸收与正常人不一样了,一点点感染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钱花了不少,罪受的挺多,但结果不是那么理想。吴女士,除了怕,就是绝望。“丝带”就是手术刀,一次摘除多颗息肉年年初,吴女士在网上搜到了潘文胜——已经做了多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数字,是日本小肠镜发明人手术例数的将近2.5倍。“我的眼睛里就只看到了这行字,只能看到这行字。”经过网上联系,吴女士得到了潘文胜的肯定回复“可以治疗”,第一时间医院找到了他。吴女士已经接受了多次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肠,而且布满息肉后,扩张的小肠极易出血和穿孔。即便得知手术风险很大,吴女士也想成为全家的“第一个”,这是一位母亲的坚持。在历时6个多小时的小肠镜下息肉摘除术中,潘文胜面对吴女士“像溶洞一样,到处都是‘钟乳石’,有些还把小肠撑得极薄”,不由感慨,“很遗憾,如果他们一家人早几年找到我,可能就不会受这么多罪。”潘文胜(右一)工作中(资料图)和传统的外科手术不一样,潘文胜用2米长的小肠镜,把看得见的息肉都摘除,让更多病人活下来。三四斤重的小肠镜在别人的手里是一条柔软的“丝带”,在他的手里就是一把灵活的手术刀,一推一送,每个手势皆有章法,多颗息肉被一一摘除。哥哥、堂弟、父亲,随后是15岁的儿子,吴女士一家人先后在潘文胜这里获得了新生。十三四岁是第一次息肉摘除的最好时机潘文胜提醒,黑斑的多少与息肉的数量不成比例,并不能预示疾病的进展程度。当发现嘴唇上或者面部、手掌、脚掌等地方长异常黑斑时,就要警惕。尽早发现至关重要,一般建议患者在十三四岁的年纪进行第一次息肉摘除效果最好。年纪再小一点,虽然息肉小,但肠子还没长成熟,小肠壁很薄,不适合做手术,容易产生并发症。以前对付小肠息肉,传统的方法是开刀。手术切除的不是息肉而是局部肠段。但是,息肉少的病人,切除掉局部肠段就可以,但是息肉多的病人,切除有息肉的肠段后,留下的肠段里还有息肉,这些息肉还会不断长大,需要不断开刀。“有了小肠镜技术后,我们争取一次手术就清理完所有的息肉,这样对患者来说创伤最小,恢复好,后续再生长的息肉的颗数、大小也会减少,这样病人不至于陷入多次反复手术但病情没有改善的恶循环。”潘文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