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医生,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科普文章,关于高度近视与白内障的手术科普,一起来看看吧。
有研究表明,我国合并有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数量较大,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高度近视与白内障均是很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患者预期寿命的延长,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越来越常见。
但此类患者眼组织结构常伴发病理改变,如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液化和混浊以及脉络膜萎缩弧等使其与非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相比,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均更大,术后视觉质量也更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更高。
本文就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术前生物数据测量、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术前生物数据测量由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眼部条件特殊性,使得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较普通白内障手术难度更高,应严格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尽可能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视网膜脱离、迟发型人工晶体脱位、屈光漂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前生物数据测量指标包括:瞳孔大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白到白值(WTW)等。
超声生物测量导致的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主要来自于眼轴长度测量、前房深度测量及角膜曲率测量,分别占比54%、35%、8%。因此准确测量AL、ACD和K对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是极其重要的。三者中AL测量的精确性是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关键。
眼轴长度的测定:①A超检测:常用方式为接触式和浸没式两种方式。前者是一维扫描,在表面麻醉后,将A超生物测量探头垂直对准于角膜,与角膜接触后,会产生高而陡的超声波尖峰。
这种方式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但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进行测量时也难以避免对角膜表面的压陷,最终导致AL测量值偏小。且通过这种方式测量AL对眼部界面的正确识别依赖性较高,而高度近视患者常出现后巩膜葡萄肿,也会降低AL测量精准度。
②光学设备检测。应用最广泛的为IOLMaster,通过部分相干干涉术(PCI)工作原理,测量了泪膜到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距离。该种测量方式为无接触式测量,拥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精准度高以及一次测量可以同时得到多个眼生物参数等优点,是白内障术前生物学测量的金标准。
二、手术方式(1)Phaco
有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安全性高、价格较为便宜、前房稳定性好等优势,还可降低悬韧带断裂、浅前房、无前房、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白内障手术治疗上的重大飞跃。
有研究指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Phaco较ECCG而言,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要明显升高,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为高度近视患者多为核性混浊,而核的硬度越大,所需超声能量及使用超声时间就越多,角膜内皮受到损害可能性就更大。
但是由于其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效果确切,目前仍是临床应用的主流手术方式。
(2)改良性超声乳化术
虽仍是Phaco,但其在Phaco的基础上,强调依据晶体核硬度来评估患者囊袋与悬韧带的情况,尽量多运用手法劈核,以减小需使用的超声能量,甚至可在不扩大手术切口的前提下,将小核由切口娩出,以有效缩小手术创口、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超声能量对患者角膜内皮及后囊的损伤。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比,其晶体大、核硬,角膜内皮耐受力更差,在Phaco中更容易被超声能量损伤。
由于HMC患者常出现长眼轴、玻璃体液化、悬韧带松弛等情况,传统Phaco手术风险较大,而通过改良手术,降低超声波能量,缩短超声波与术眼的接触时间,可有效减低术眼角膜内皮及后囊损伤、悬韧带断裂等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3)FLACS
是利用飞秒激光完成角膜主切口及侧切口制作、环形撕囊及劈核等操作,是近年来白内障手术发展的新趋势。在传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撕囊完成度可直接影响后续的手术操作,对手术成功率也有一定影响。
FLACS可实现精准的切口设计,操作后切口封闭性良好,可实施中心性连续环形撕囊术,使人工晶体偏心、移位等情况的发生率降低,可松解角膜缘切口,减少角膜术源性散光;还可进行预分核操作,从而减少超声能量释放,进而减轻术后角膜水肿等眼部情况。
已有大量文献指出FLACS安全性较好,且术后1周及6个月的视觉质量比传统Phaco术后更好。FLACS应用前景广泛,但由于其费用较昂贵,且HMC患者多合并眼底病变,使其在HMC患者中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探索。
(4)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由于玻璃体液化、视网膜较薄弱等情况,术中较易出现玻璃体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此有研究提出可在白内障术中将部分混浊的玻璃体切除,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同时填充惰性气体进一步保护视网膜。
目前此种方式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眼底疾病患者中应用较多,分析是因此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影响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及术后随访,且玻璃体切割术可加速白内障进展,故而此类患者常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但就单纯的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而言,此种方式临床应用较少,能否有效预防术后眼底并发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5)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
CTR是一种PMMA材质的眼内植入物,基于在松弛的悬韧带之间提供离心力,避免受力集中于个别悬韧带的原理,从而发挥帮助维持晶体囊袋的扩张,支撑IOL,为手术操作扩大空间等优势。
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及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发生率。
近几年有研究指出CTR应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助于术后角膜创口愈合,可阻抑早期黄斑中心凹网膜的增厚,减少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视觉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三、术后并发症1.干眼症
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很高。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增加,中央角膜厚度增厚,干眼症状改善,视觉质量提升。
干眼症病因十分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目前对于白内障术后并发干眼症的研究还需更进一步完善。若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症不适表现,可给予热敷、人工泪液滴眼等处理。
2.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目前角膜内皮损伤多出现在Phaco治疗过程中,超声能量、手术器械及晶体碎片等都可能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HMC晶体核常比较硬,而对于此种晶体核,Phaco术后更容易出现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且损伤程度通常较普通白内障更重,若是不予重视,会增加手术的风险,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3.后发性白内障
近年来,随着手术仪器改良和手术技术的精进,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从前已经明显降低,但由于其对患者视觉质量影响较大,所以依旧被许多临床工作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