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恶性程度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如:面积大小、边缘清晰度、组织密度、钙化程度有一定关系。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若结节发现无变化,则可判断为良性结节,若有变化则判断有恶性病变的可能,因此,当体检发现有肺结节时,应定期复查,以防恶性病变。
★低剂量螺旋CT可发现肺结节吗?
CT通过高频率的X射线、γ射线照射,围绕靶向部位进行分层断面扫描,经过计算机重建处理,反应到影片上,可获得直观的检查结果。而低剂量CT,顾名思义为低辐射量的CT检查,其灵敏度、清晰度都高于普通CT。
针对肺结节检查,采用普通CT只能观察到>2cm的结节,而且不能很清晰观察到结节边缘是否有玻璃心影,如果能及时发现磨砂玻璃影,那么将发展成肺癌的可能性降低31%。普通CT的辐射量大且费用高,只适用于针对性疾病做诊断,不适用于普通人群做常规筛查。
而低剂量螺旋CT不仅辐射量低于普通CT的7倍,投射到人体身上的辐射计量仅0.1毫希弗,因此一年检查2-3次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威胁。且扫描全面清晰,计算算法更先进,等待报告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常规化肺结节筛查。
低剂量螺旋CT在低辐射量方面有优势以外,还能将极其微小的病灶组织放大,可筛查到89%的病变组织,若在发现后及时治疗,可将患者未来10年生存率提高95%,使肺癌死亡率下降35%。
★怎么区分肺结节为良性还是恶性?
肺结节是直径≤3cm的类圆形实性阴影。通常直径范围<5mm称为微小结节,直径范围介于5-10mm为小结节,直径范围>10mm则不属于结节范围,而称之为肿瘤。区分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需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结节边缘
良性结节:边缘清晰,无毛刺,光滑呈规则状,如出现触须状,则为炎症。
恶性结节:边缘模糊,毛刺浓密,凹凸呈不规则状。
●结节钙化
结节钙化是肺部发生炎症后留下的疤痕组织,发生炎症后,纤维索条会取代肺部正常组织,以补充损害面积,但是人体中的钙盐会沉积到被修复部位,形成钙化灶。
良性结节:钙化密度低,呈爆米花状,分层组织明显,不易产生扩散癌细胞,对钙化测试反应灵敏。
恶性结节:钙化密度高,呈点状,分层组织模糊,易发生纤维粘结化,可给予癌细胞生长空间,对钙化测试反应不佳。
●结节衰减
结节衰减分实性结节与亚实性结节,实性肺结节有特异性反应且会发生改变,属于恶性范围,而亚实性肺结节则有发展成癌细胞的可能。
良性结节:脂类物质、肉瘤组织无明显增减,无磨砂玻璃结节造影。
恶性结节:脂类物质、肉瘤组织有明显增减,增减范围在15亨氏单位左右,磨砂玻璃结节造影明显且癌细胞增长率呈倍增趋势。
●结节空洞
空洞是影像学上可以看到肺部有空心部位,当肺部病变组织坏死后气体流经支气管而形成的。
良性结节:边缘光滑且厚度<5mm,大小均匀,
恶性结节:边缘粗糙且厚度>5mm,大小不一,且存在与肺部多处部位,洞内有肉芽肿或淋巴组织。
●生长率
生长率是诊断结节性质的关键因素,无增长效率的多为良性结节,但是有可能发展为恶性结节,这跟人体所在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系,由恶性发展到良性的结节倍增时间在1个月-1年左右。随访5个月后无明显变化则诊断为良性结节。若在随访过程中发展结节面积增大,形状改变则判断为恶性结节。
★肺结节有明显恶性成分是否要微创切除?
几乎80%的结节为良性,因为良性结节无需盲目进行切除手术,因为经历手术后,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有下降的可能。良性结节建议定期复查,若观察到有明显恶性成分一定要切除,避免病变组织扩散。
●初次发现<8mm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肺随访观察即可,不建议手术。
●当结节>8mm时,应定期观察是否有增大、密度增加的可能,观察时间为2年,期间若有变化,建议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避免复发。
●出现磨砂玻璃结节造影,预示有病变可能,尤其出现边缘毛刺、触须状时应考虑手术,避免病变组织扩散发展成为肺癌。
手术分为:开胸手术、纵隔镜、微创胸腔镜手术。肺结节属于恶性程度较小的肺部疾病,因此采用微创手术最佳,手术方法可灵活分为肺段切除、楔形切除等,针对不同病情,既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又可以同时保留肺功能,降低对肺部损伤。
若肺结节较小,可切除病变组织外三分之一处,最好结合楔形切除,切口小,愈合速度快,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并且避免烟酒刺激,以免留下病根,造成二次复发。
若肺结节较大且处于肺中心,通常采用肺叶切除,这样能够避免病变触须发展,扩散病变面积,为避免二次手术,在术中应对附近淋巴结进行全盘扫描,确定无癌症信息后再结束手术,术后护理应给予抗感染药物,以防肺部感染。术后前3天给予患者葡萄糖滴液补充营养。
采取手术治疗后,要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确定结节性质并决定后续用药方案。
肺结节若为良性则无需手术,恶性微创切除手术虽然总体创伤相比其他手术要小,因个体差异,术后会发生免疫反应,结合术后恢复效果和个体病例,加上患者配合治疗的意愿程度来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