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汉一名3岁女童手指受伤后,其家人使用橡皮筋和创可贴在伤处固定纱布且3日未更换,导致女童受伤手指末端坏死,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家庭场景中常见的小伤竟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令人扼腕。为向广大家长科普儿童常见外伤的正确处理方法,记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海滨。
张海滨,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北京急诊医学学会急诊外科分会委员。
使用创可贴,必须常换常新
家庭处理儿童外伤时,首先要对伤口进行区分。儿童外伤一般分为软组织挫伤、浅表擦伤或裂伤。
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出血,而是软组织挫伤,在没有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时,可先使用冰袋进行冰敷。如果没有冰袋,可临时使用塑料袋装好的冰块、冰镇矿泉水或冰棍。每冰敷20分钟休息20分钟,以免造成冻伤。
如果只是轻微的表皮擦伤,只要涂碘酒或酒精消毒,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就能预防感染,大可不必使用创可贴。对于面积比较小且有一定出血量的伤口,可以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用创可贴包扎止血。
在遇到出血较多、伤口较大的情况时,可以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将伤口上的异物清理干净后,使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用卫生纸或药粉接触伤口,医院进行专业处置。
诚然,包扎较紧止血效果更好,但加压包扎时间过长会造成肢端供血不足,建议加压包扎时间小于1小时,包扎不能太紧。
市面上的创可贴一般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但就现实情况看,伤口处往往6小时左右就会聚集很多水分而无法挥发,不利于创面愈合。所以,创可贴要勤换,达到止血目的即可不再使用。
尽管市面上不乏标榜“具有防水功能”的创可贴,使用时也要多加注意。发现创可贴被水浸湿后要立即更换,否则可能造成伤口感染。伤口及周边有发热、疼痛难忍、肿胀加重等症状,可能是创面感染,医院治疗。
创可贴使用不当或加重感染
创可贴主要由苯扎氯铵、弹性织物、胶黏剂、无纺吸收垫和PE隔离膜构成,其与伤口接触的表面有透气纤维,伸展性好,有止血、广谱杀菌的作用,并且不粘连伤口,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因此,皮肤受到外伤,出现流血的小伤口时,创可贴的确能起到止血、护创的作用。但是,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伤口齐整、干净,出血不多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很多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
对小而深的伤口贴创可贴,不利于伤口内的分泌物和脓液排出,容易使细菌滋生,引发或加重感染,尤其容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
烫伤后出现的皮肤破溃、流水均不能用创可贴,否则分泌物会促发感染。
伤口内有异物时,不能立刻贴创可贴,医院清创或取出异物后再包扎处理。有些伤口污染较重,甚至已经发生感染的,要立即就医。
如果是被铁钉、刀片误伤,尤其是铁钉、刀片上面有铁锈时,不能用创可贴简单包扎,一定要先清洁,保持伤口暴露,以防感染,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必要时注射破伤风血清。
被动物抓伤和咬伤的伤口,如果用了创可贴,会导致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因此无论是被家里的宠物还是外面的小动物咬伤或抓伤,都应先用肥皂水多冲洗几次,然后用碘伏消毒,让伤口暴露,24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创可贴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不能用于疖肿。
有胶布过敏史的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具体表现为贴胶布处皮肤瘙痒、发红、起水疱。有创可贴或胶布过敏史的人应该选择其他止血方法,或者选择防过敏胶布。
其他急诊常见的儿童创伤
摔伤
急诊科最常遇到的儿童外伤就是摔伤。孩子摔倒后,家长一定不要因为没有发现伤口就放松警惕,要多观察孩子的意识状态。例如,一名婴儿从半米高的地方摔到地上,之后意识清醒,到医院后出现头疼、呕吐等症状。其家长考虑到影像学检测检查带有辐射,拒绝对婴儿进行头CT检查,医生无法判断是否由颅内问题引起。观察半个小时后,孩子出现了烦躁情绪,意识逐渐不清晰,瞳孔出现不等大症状,并伴有呕吐,急查CT提示脑部出血。这充分证明家长必须对摔伤保持警惕。
烫伤
儿童烫伤在急诊科也非常常见,大多是家长粗心大意造成的。比如,有的家庭会在桌子上铺台布,家长把热茶、热水放在桌子上。幼儿够不到桌子,但够得着台布,只要抓住再用力,就可能导致台布滑落、容器倾倒,被高温液体烫伤。另外,给孩子洗澡时要先放凉水再放热水,以免出现家长忘加凉水就将幼儿放入热水中造成烫伤等情况。
吞食异物
吞食异物也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而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家中还是公共场所,体积较小的物体都非常常见,如果婴幼儿误服这些“小东西”,进入食管或者气道,就会造成“大麻烦”。若异物在气道卡住,会造成孩子窒息,留给家长急救、医生抢救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建议每个家长都要学会海姆利希急救法,关键时刻第一时间解除儿童的气道梗阻。
肢端缺血
婴幼儿喜欢用手尝试抓取各种东西,有时也会把自己的皮肤抓伤,有些家长就会给婴幼儿戴上专门防抓挠的手套。孰不知,这种手套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手套里面会有很长的残线,长时间佩戴可能造成线缠住手指,而且越抓越紧,造成肢端供血不足。婴幼儿难以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感觉,需要家长细心排查,以免发生危险。
动物致伤
被各种动物咬伤或抓伤,在急诊科统一称为动物致伤。孩子与小动物玩耍的场景非常温馨,但家长要注意的是,无论被家养的还是野生的犬猫抓伤、咬伤,一医院就诊,根据伤情注射狂犬病疫苗。另一方面,小动物的口腔会有大量细菌,造成的伤口小且深,需要进行彻底的清创和引流,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脱臼
很多家长喜欢拎着孩子的两只胳膊玩,造成孩子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肘错环”“肘脱环”。儿童在6岁以前,肘部韧带还未完全固定住,韧性不足,桡骨小头向远端滑移回位时卡压在肱桡关节内,成为桡骨头半脱位,此时肘部难以弯曲活动。医务人员会在排除其他损伤后对其进行手法复位,不建议家长自行处理。
记者/侯杰
编辑/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