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医正骨济苍生,骨伤流派“北张”发源地,医院凭借63年精耕细作成长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与康复于一体、蜚声省内医院。作为株医院,通过科室细分,实现骨伤疾病全覆盖,不同的骨科疾病类型,都能在这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
红网时刻记者曹缇通讯员毕亚炜徐晶株洲报道
医院有自己的口碑,一定要有独特的技术优势。12分钟完成髋关节置换,为百岁老人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运用中医特色帮助病人解除病痛……髋关节科看似是个小小的科室,但医院却做出了一项又一项创新之举。
髋关节科医护人员合影。
潜心钻研,成立全市首个髋关节专科
时间追溯到年,医院对骨科进行二级分科,率先在株洲市成立了首个髋关节科。如何将这个“小众”的科室做出“大文章”?医院一直在潜心钻研。
“10年前,我们进行一台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1个小时,但现在我们12分钟就完成了。”医院髋关节科主任胡伟向记者介绍,这与手术效率的提升与科室的细分化、专业化密不可分。
该院髋关节专科成立以来,以医院副院长袁尚锋为首的医疗团队一直在探索。一方面,他们主动向骨科老前辈如戴克戎、王万春等教授靠拢,通过这些名医的传帮带,不断自我成长。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走出去”,派医生前往解放*医院、德国埃森大学等地观摩取经,不断总结经验。
十年磨一剑,医院把全市首个髋关节科打造成了知名重点专科。切皮、暴露、截骨、清理关节、安放人工假体、复位、缝合……如今,医院手术室,一台12分钟就可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再寻常不过。该科室年收治余例髋部疾患病例,手术量位居全省前列。
模拟“实战”,将3D打印引入手术治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院髋关节科一直把这一点熟记于心,致力于利用科技助推专科发展。
9月的一天,来自芦淞区白关镇的易女士来到髋关节科就诊。60多岁的易女士从小就一脚高、一脚低,走起路来左右摇摆。由于年纪大了,跛行更为严重,右髋关节也剧烈疼痛,她迫切地希望进行手术。
然而,由于易女士的右髋关节股骨颈头颈缺失,髋臼无窝,右下肢与左下肢相差约10厘米,手术难度极大。如何攻克难题?髋关节科运用了3D打印技术。
髋关节。
“通过3D技术,我们可以在术前制作出病灶模型,提前精准模拟‘实战’,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袁尚锋介绍,确定方向后,他们立即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并三维重建易女士病灶部位的个体化骨骼信息,再将信息传入电脑进行处理,随后将数据发送至3D打印公司,按1:1的比例制作出易女士病灶部位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精准的手术方案。
康复后的易女士和儿子为髋关节科点赞。
通过CT扫描,把人体的骨骼、软组织在计算机里重建,建立CAD模型后,再通过3D打印出来……由于提前进行了“实战”演练,手术顺利完成。康复后的易女士和儿子笑得特别幸福,为髋关节科竖起大拇指。
耐心沟通,善于和患者打交道
在髋关节科,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在这个科室,除了医疗技术要过硬,还要擅长打交道。“胡医生,我受伤10来天了,还不能走路,你一定要帮帮我!”9月14日,医院髋关节科繁忙的门诊室来了一位“平常”的患者。张娭毑今年60多岁,髋关医院进行了治疗,回家后,她迫不及待想走路活动活动,但患处疼痛难忍,她就慕名来到医院。
张娭毑和女儿来髋关节科就诊。
“人体是由骨骼做支架,肌肉做动力,关节做枢纽,神经做支配构成的一个整体。你的支架受损了,如果还没恢复就强行受力,就像承重墙遭到毁坏再受力,整个楼都会坍塌。”医院髋关节科主任胡伟耐心地向患者解释。
“像张娭毑这样的患者,对我们来说很‘平常’,每天都有很多个这样的患者需要去耐心沟通。”从医多年,胡伟也有了很多经验,他说,医患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打交道的都是70多岁的老人家,要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如今,我们年收治余例髋部疾病患者,年开展约台次手术,髋部疾病患者的诊治水平及手术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胡伟表示,科室成立至今,依然保持“零”事故率,未来髋关节科将以学科建设为帆,以人才培养为桨,乘着科技创新的大浪,向着更高、精、尖的领域继续前行,为病人的健康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