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www.znlvye.com/「本文来源: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辉图/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随着体检中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早期肺癌被发现,这些患者有手术机会,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让这些患者纠结的是,如何既把肿瘤切干净,又尽可能微创?
胸腔镜手术是被普遍认可的微创手术,包括单孔、两孔、单孔胸腔镜手术等。在身体上打小孔、少打孔,显然进一步减少了外伤,但体表创伤的减小,是否等同于整个肺癌手术更微创吗?未必!
近日,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汕尾市分会第七届年会暨胸部肿瘤多学科研讨会在汕尾举行,来自广东各地肺癌、乳腺癌领域的医医院的医生参与该会。与会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杨浩贤教授接受采访,他提醒微创别只看孔少,“内伤”小才是关键。
微创更关乎“内伤”
杨浩贤教授擅长用机器人和胸腔镜做肺癌微创手术,许多肺癌患者会慕名找他来做微创手术。“医生,你的手术是打一个孔吗?超过一个孔我就不做了!”“你们打的孔有多大?”
“这其实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认识误区,并不是孔越少、孔越小就越微创,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患者中,也存在于一些基层医生中。”杨浩贤教授解释,微创的关键是“内伤”要小,孔的大小只会影响手术后那几天的康复速度,在有效保护肺的正常神经血管束的前提下,少打孔、打小孔诚然进一步减少了外伤,减轻了疼痛,而内伤大小则会影响到患者手术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质量。
杨浩贤举例说,如果手术中损伤了本应受到保护的肺丛神经,患者手术后会出现持续性刺激性干咳,甚至会咳得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要理念先行,手术要个体化、差异化、精准化
一说到微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机器要高精尖、医生要技艺精湛。杨浩贤教授纠正说,要做到微创,理念要先行,做手术的医生要有手术个体化、差异化、精准化的理念。
随着肺癌治愈率越来越高,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患者自然对术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体质等各不相同,肺癌手术在遵循肿瘤根治性切除原则的所谓标准治疗模式下,能否根据不同的具体患者采用个体化、精准化的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浩贤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肺就好比一棵苹果树,肺叶是主干、肺段是分支,而肿瘤就是上面的苹果。在过去没有梯子,我们为了摘下苹果,会砍断主干,甚至会砍倒苹果树;现在,我们借助工具,可以只砍下分支就能摘下苹果。仅仅切掉肺段和切掉整个肺叶,患者将来是否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会有很大不同。
以淋巴清扫为例,以前为了降低复发风险,会把患者肺部相关淋巴结全部清扫干净,可以说“像推土机一样,手术刀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掉一个”,但是不必要地过多切除淋巴结,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其中就包括术后持续的刺激性干咳。
如何在确保把肿瘤切干净,降低将来复发风险,又能尽可能降低创伤,这不仅要求医生要有好的理念,也要求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准确的评估,可以说,功夫是在手术之前,而非仅仅在手术中。
机器人可助力手术个体化、精准化
有了好的理念,也需要有好的技术,用手术机器人来做肺癌手术有助于实现手术的精细化。
手术机器人的“手腕”可以在狭小的胸腔内°旋转,让操作更灵活。机器人的三只“手”在胸腔内还可以默契配合——一只手臂夹住淋巴结,另一只手臂将它切下来后,马上换上一个白色的小袋子伸进去,夹住淋巴结的手臂将切下的组织放入小袋子内、封口、取出体外……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手术机器人还有视野放大10倍—40倍的功能,微小的血管和神经都可清晰呈现在眼前,让医生在手术中完美避开神经和血管,在体表外伤微创化的同时,也达到内伤微创化,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另外,手术机器人还有裸眼三维立体视野(3D视野)的功能,因为视野具有放大功能,而且成像无死角,比开放手术时的视野更加清晰,也是普通腔镜的2维视野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操作+放大10倍医师视野+裸眼3D,这让手术机器人做肺癌手术有它特有的优势。(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