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s://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刘伯承:“大丈夫当以微末之身,立万事之功”,*营中的菩萨,战场上的屠夫,这个人简直完美的不可思议
无川不成*,可能到如今,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背后,到底有着多么沉重的意义。可有些东西并不会因为部分人的记忆缺失,而丧失其丝毫的重量。
八年抗战,三百万川*誓师出川,不畏艰苦,不惧强敌,身穿单衣,脚踩草鞋,肩扛土枪,就这样随着川*将领一声怒吼:“倭患不除,川*不归。”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战场,而这一走,几乎很难再有机会回到家乡。
当然,川*汉子不仅仅只有这些“无名无姓”的“莽汉子”,在新中国最大的功劳簿上,也赫然躺着极多的四川人的名字,单是十大元帅中,就足有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四位。
八年抗战,川*之功,功不可没!而此文我就着重讲一讲刘伯承元帅。
蜀中一介书生,也可行*神之事,本是慈眉菩萨,亦可作怒目金刚
如果说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最完美的领导人,那么刘伯承元帅就应该是解放*最完美的将*。
而和周恩来相似的是,12岁的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的提问下,给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答案。18岁的刘伯承在从*之初,面对亲朋好友一致的不赞成之时,也给出了““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的回答。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字伯承,是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人,出生于年12月4日。从他少时所受的教育经历来看,刘伯承早先也是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富足的家庭,5岁就读了私塾,12岁便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但是在那个你永远不知道噩耗和灾难什么时候就突然降临的年代,刘伯承显然也不会有多么幸运。
刘伯承15岁时,便不得不被迫接受了父亲病故,家道中落的现实,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学堂少爷”,辍学务农变成了一个田间的“苦哈哈”。好在父亲在世时给予了刘伯承优秀的教育,给了刘伯承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就算了在这之后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刘伯承也并没有就此甘于平凡自甘堕落。反而是优良的品行以及进步的思想,在和磨难艰辛相撞之后,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刘伯承更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拯民于水火”的志向。
于是在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已经年满18岁的刘伯承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从*之路。虽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但是他依旧决绝地剪掉了拽住思想和行动辫子,带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慷慨的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开刀不用麻药”的*神
对于读书人这个名头,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代表意义逐渐地愈来愈趋向于负面,比如“最是薄情读书人”、“百无一用是书生”,“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礼貌行为也渐渐地变成了“光说不练假把式”,人们眼中的读书人好像只有两种“穷酸书生”和“浪荡公子”。总之大部分的想法和定义,都是差的、坏的。
可能是总有几个败类打着读书人的名头干尽了腌臜使,也接近于毁了原本应该是“浩然坦荡”的读书人形象,毕竟“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例子,在当今这个时代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但是万事万物总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不能因为一部分“假读书人”,就否认了剩下的“真读书人”,刘伯承便是那不一样的,一直坚守着本心、本性和原则的“真读书人”。
老话都讲“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两类人好像天生就站在对立的立场,从古至今文武相争的事件也更是屡见不鲜,读书人看见当兵的,都挺头疼。但是刘伯承不仅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读书人,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其实书生和将*,这两种身份其实从来就并不冲突,当一个了成为了读书人,并不妨碍他接着成为将*。相反,从古至今,很多优秀的将*,肚子里都是有几两墨水的。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三国时期的吕蒙。吕蒙是真真正正从一个小兵拼出来的将领,原本也确确实实是一个胸无点墨的粗糙汉子,一直持续到被周瑜鲁肃选中为接班人培养之前。
周瑜、鲁肃作为东吴前后两任的大都督,都很看好吕蒙这个傻小子,不仅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培养,更是建议他多读点书。原本的吕蒙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学识浅薄,因此一直被嘲笑为吴下阿蒙,可在努力学习读书之后,练鲁肃都不得不称呼其“非复吴下阿蒙”。至于周瑜和鲁肃两人,除了东吴大都督这个身份之外,更是当时十分出名的学子书生。尤其是鲁肃,虽然长得有点五大三粗的,上起头来,甚至经常撸起袖子和别人干仗的家伙,其唯实是江南地区读书人的领头者之一。
而对于这一类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将*,我们有一个十分贴切的称呼——“儒将”。不得不说“儒将”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人才,文能诗词歌赋、研学作文,武能骑马射箭、沙场纵横,是集风雅和粗犷于一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甚至于对于很多文人来说,在提笔作文无济于事,于腐烂世风毫无作之时为,便会毅然决然的执笔从戎,毕竟靠说的终究远远不如做的更能直击人心。唐朝的大诗人高适便是如此作为,一边吟唱着浪漫的诗句,一边在马背上驰骋厮杀,最后成为了大唐仕途成就最高诗人,得以封侯拜将。
所以读书修养见识思想,打仗践行见识思想,这两者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鲁肃、周瑜、吕蒙、高适,还有孙武、李靖、岳飞、诸葛亮、袁崇焕、左宗棠、陈庆之、吴起等等。而刘伯承元帅也必然可以归为此类人物。
对于刘伯承元帅来说,从小到大,读书就是他的最大爱好,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刘伯承在其父亲在世时便早早的完成了私塾并且开始接受新式的教育思想,而在其父亲去世后,虽然不得不忙碌于田间,但是这并没有耽搁他那一颗恳切向上的求学之心。在忙碌之余,总是挤着时间出来看书,最后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年2月,一心下要投*报国的刘伯承,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重庆蜀**府开办的将校学堂。
刘伯承重庆陆*将校学堂速成班里一直潜心学习各门近代*事课程,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事经典作品,他也没有缺漏《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等已经熟读,对于其中很多的章节都能出口能诵。对于各方面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刘伯承元帅来说,如果那个时代有三好学生的评选的话,必定次次都将被其揽获,他不仅学业优秀,练行为品德都挑不出丝毫的毛病,在老师眼中,简直就是“好学生”的官方答案。
在重庆陆*将校学堂速成班学习十个月后,顺利毕业的刘伯承便顺顺当当的完成了自己的从*梦想,被分配到了蜀*第五师担任司务长。到了年护国战争爆发,更是因为其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强悍的专业素养,直接被改任为排长,紧接着作战勇敢的他又被迅速卓提升为连长。就这样,这个带着一副老式眼镜,样貌斯斯文文的农民的孩子,开始一步步地展露头角,完成一个从一个懵懂书生到一个铁血将*的转变。
虽然最终蜀*很快被袁世凯的*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但是刘伯承的名号却开始打了出去。和部队失散的刘伯承并没有自怨自怜,就这样放弃自己救国的志向,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在拼搏着。第二年,已经没有了部队的刘伯承百年自己拉起了一支部队,并给部队取名四川护国*第四支队,并且很快从四百人发展到了两千余人。刘伯承便带着这支自己拉起来的部队一路了丰都北上,战功赫赫,真正走入了“大人物”的眼中,这位川*名将的美名开始广为人知。
。
遗憾的是,丰都县城一战,在面对国民*反动派的激烈反扑之下,刘伯承在炮火中右眼中弹,而彻底瞎了一只眼睛。而最为令人敬佩的,是刘伯承在治疗过程了,为了不伤害自己的脑神经,这个在当时还不过24岁的年轻*人做出了堪比关公刮骨疗伤一般的壮举——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用麻药的进行的手术,这也为刘伯承获得了“*神”这个称号。
敏而好学的*中大儒,鞠躬尽瘁的国之栋梁
刘伯承作为好学生的代表人物,可从来都不是为了在学校里表现什么的,而是把优良的品行严格贯彻了一生,何时何地都是如此。他不仅在学生时代就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就算是到了*营中,也更是如此,被戏称为“*中菩萨”。
慈悲,这个词应该是刘伯承元帅对于中华民族强大的热爱,所以在了解到共产主义、马克思思想之后,才会那么地让他信仰。在的护法战争结束之后,这个声名鹊起的川中名将真正走入了大时代的舞台,任川*第5师第9旅参谋长、四川督*署警卫团团长。
年,刘伯承参加了讨伐北洋*阀吴佩孚的战争,为东路讨贼*第1路指挥官,取得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刘伯承右腿受到重伤,不得不暂居成都,也就是在这一段养伤的日子,他结识了川籍共产主义者杨闇公、吴玉章,真正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且随着对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会现状,这其中的所见所闻,更是使他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且很快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
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年5月,刘伯承正式成为中国共产*的一员,并且在12月。担任中共重庆地委*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人发动泸(州)顺(庆)起义。
在泸(州)顺(庆)起义中,刘伯承因为熟知川*情况且不负众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民革命*川*各路总指挥”的重任。历时天的起义过程,刘伯承元帅成功抑制了四川*阀部队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是北伐战争成功最重要的功臣之一。
刘伯承元帅一生敏而好学,勤耕不辍,对于治学提升自己一身,从不荒唐,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哪怕已经身处高位,依旧是时刻不忘深造自己。
年刘伯承在配合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本该同朱德叶挺等人一样迅速的崛起,成为中国共产*当时最出色且重要的*事领导人之一,但他却一反常态的消声觅迹地赶赴苏联参加学习*事,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望和荣耀。
赶到苏联的刘伯承,先是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来又转入伏龙芝*事学院。在苏联学习期间,刘伯承的求学之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为了快速解决自己的语言的问题,他“视文法如钱串,视生字如铜钱,汲汲然日夜积累之;视疑难如敌阵,惶惶然日夜攻占之,不数月已能阅读俄文书籍矣。”
刘伯承深知,要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之身,则必然要先领导其革命之*。年的夏天,在明媚的阳光和绿叶簇拥之下,学有所成的刘伯承终于满怀激情地回到了祖国的土地上。对,啊满怀激情,岁月的苦难,时代的悲哀,从来就没有磨灭他那如初的激情。回国的刘伯承立刻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先后任中共中央*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委委员,协助中央*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委日常工作,举办短期*事训练班,并负责讲授暴动方略、游击战、运动战等课程,以自己的所学所见,极大的提高了共产**队的*事素养。
之后,刘伯承又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央*事*治学校校长兼*治委员;在协助朱德、周恩来等人指挥,获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的期间,还撰写了《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并翻译多篇苏*教材和理论文章,促进了红*干部*事素质的提高。
而建国之后,刘伯承虽然出人预料的渐渐淡出了*界,反而是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事学院,同时任院长和*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事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第一个诸*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渐渐淡出*界的刘伯承元帅并没有荒废时光,而是呕心沥血地继续为中国*事建设出力,一心下要帮助中国建立起这所世界一流的*事大学,以求中国*事长盛不衰,不弱于各个世界强国。为此他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
在中国人民解放**事学院当时的老师学生心中,这位本该身居高位享福的元帅,却成整个学院最忙碌的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是家常,“宵衣旰食、手不释卷”是便事。
在刘伯承元帅的汗水耕耘之下,中国人民解放**事学院先后创立海*、空*、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情报等系,繁衍发展了我*诸*兵种齐全的指挥院校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官。他在教育训练*事人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国防和*队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营中的慈悲菩萨,战场上的怒目金刚
对于友人和战友同胞来说,刘伯承元帅自然是如菩萨一般的人物。在刘伯承元帅身边的人眼中,他慈悲、他博爱、他慈祥,温文儒雅的他就是行走于人间的活菩萨。但是菩萨也有金刚怒目,对于敌人而言,而怒目之时,便是一尊活生生的阎王。
就算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太行山上的传说,也是家喻户晓,而那个传说的主角,便是以刘伯承元帅为首的八路*第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受命于中央,前往山西,以游击战争从侧面支援国民*的正面战场,在太行山上写下来不落的篇章。
八路*第师,这是一支神奇的部队,师长是刘伯承元帅,*治委员是后来的邓小平主席,其下的旅长是陈赓大将,不知道有多少传奇人物在这里成长。总是面对慈祥笑意和颜悦色的刘伯承元帅在战场上和不会这么温柔,他总是对战士们说“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蜂不可侮”,来告诉战士们,要敢于和侵略者们搏命。
也正是在这种勇往无前的血性之下,这一支其实人数并不算多的八路*部队,才创造了那么多的奇迹。取得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或大或小的著名战役战斗的胜利。以至于日本侵略者对其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对于日本*人来说,刘伯承这个三个字就是真正的噩梦。
在内战全面爆发后,刘伯承所部年8月—年5月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
年6月30日与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主力12万人在里正面上一举突破国民**“*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在经过了长达28天的连续作战之后,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略进攻的序幕。
8月,刘邓大*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统治腹心的壮举,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粉碎敌人33个旅对大别山的重点进攻。在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30余万人,解放县城余座。
年11月任中原*区、中原野战*、第二野战*司令员的刘伯承元帅,再次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给淮海战役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年,刘伯承元帅所部,在半年的时间内,歼灭了敌*90万人,解放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康省大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
刘伯承,这个来自于四川开县的农村汉子,终究是不负自己当年的志向“大丈夫当以微末之身,立万事之功”,比之前人丝毫不弱,犹有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