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裂伤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zkzvdbzu [复制链接]

1#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人与人之间相处,包含了一种关系定位,定位决定了各人在关系中的地位,或强势或弱势,或主位或次位,或主导或附随。人的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人,除了父母兄妹,我们结交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从陌生开始的。初期双方的信息互不掌握,即使有一些了解也是雾里看花,这时双方关系没有定位,具有完全的不确定性。随着交往的持续深入,关系逐渐有了定位,而定位一旦确定,一般很难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位,当然也不乏平等相处、不分高下的情形。这种情形一般存在于交往不深也不频繁、没有隶属顺序和业务往来的关系之中。比如你与某人只是认识,了解不多,也未共过事,两人见面客客气气打个招呼,相敬如宾。再如两个不打交道的部门,见面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井水不犯河水。一强一弱的关系,广泛存在于亲属、夫妻、上下级、同事、朋友、师生之中。一强一弱关系的形成,取决于交往双方在年龄、地位、资格、经验、知识、智商、能力、口才、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别。比如父母与子女,上级与下级,老师与学生,天然的差距决定了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同事、朋友之间的定位主要取决于智商和能力,商业往来中的定位大多取决于经济实力。这种强弱定位通常会成为定式,多少年都不会改变。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比如一贯听命于父母的子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管教起父母。破产的企业家也会在暴富的老板面前装孙子。


    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心理博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斗心眼,通过斗心眼来争取自己的强势地位。比如有人取笑你、奚落你,拿你开涮,你若是听之任之,对方就会变本加厉,经常把你作为戏弄的目标。你若是以牙还牙,让他尝尝你的厉害,他在你面前就“老实”多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面对陈韪说自己“小时聪明,长大不一定有才华”的评语,孔融反讽道:“我猜想你小时一定很聪明吧。”给了这个士大夫一记闷棍。其时孔融才十岁,在年龄比自己大的多的官员面前不怯场也不示弱,有非凡的博弈才能。


    由于人际交往中的强势一方能够控制话语权和支配权,所以,心理博弈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运用。有一年,我和同事老聂、还有外单位一官员去沈阳办事。飞机上,这位官员大谈自己从*经历,说他29岁提副处,36岁提正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几年老不进步云云。老聂听得话头不对,便说,你那也叫赶了晚集?我34岁时就是正处啦,老兵不提当年伤,快别说了。老聂用话一噎,对方便不再叫嚣了。入住宾馆后,老聂私下对我说,哼,我要不把他的话头压下去,往后共事,还不知他如何指手划脚呢!后来果然见他不再卖弄资格,对老聂比较尊重。


    心理博弈在夫妻关系定位中有典型的反映。经常听到有人问,你们家是男的当家还是女的当家。事实是,谁心理博弈占了上风谁当家。曾听一个男人说,两口子的关系,就是弹簧对弹簧,你强她就弱,你弱她就强。你若给她个好脸,她就“冒尖”;你若宠着惯着,她就登鼻子上脸;你要隔三差五敲打敲打她,她就服帖了。


    心理博弈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古代那个“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典故,也是心理博弈。近来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督导组长S与被督导单位领导G曾经搭档共过事,两人很有些过节。活动一开始,督导组让各单位负责人主动去向督导组报到并汇报情况,G不尿S这个督导组长,只派了自己副手去督导组应差。一段时间里G对督导组不冷不热,有意晾着S。不久,S带领督导组来到G的单位开了个会,十分严肃地宣布了这次活动的纪律,虽然一句批评话没讲,却让G心里犯了憷,忙不迭地跑去向S陪笑脸,套关系,还真诚邀请S到家里做客叙旧。S不但不领情,还放出一句狠话来:我倒看看我这把尚方宝剑能不能杀人!


    有时候,熟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也存在心理博弈。老李迎面碰到老赵,老李心想,每次都是我先给你打招呼,这次我不吭气,看你说不说话,便装着没看见。老赵见老李端着脸,寻思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于是两人擦肩而过。


    在人际交往中,倘若有人总是一味忍让妥协,那肯定会落入任人摆布、任人宰割的境地。任人摆布便受人颐指气使,任人宰割则成为“受气筒”、“冤大头”。当然,多数人不肯这么做,都会努力争取自己的地位,避免落入不利的处境。心理学中有个“自我价值保护”理论,这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交往中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人则予以反击和疏远。受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的支配,每个人都会“主动秀出自我”,通过有效的手段强调自己的价值存在,争取人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比如有人会通过出众的口才,来展示自己见多识广的阅历,博学多才的技艺等,我们可称之为积极型。而有人则采取不附从、不配合、打岔子等手段来强调自己的地位,我们可称之为消极型。无论积极型还是消极型,心理博弈是要技艺的。


    人际关系相处,很有些类似儿童玩耍的压跷跷板,这方使了力,那方就跷起来;同样,那方一使力,这方便跷起来。如果双方都使劲压住跷跷板不放松,跷跷板就无法协调运转。人际交往是合作共事,假若双方都一味强势,不给对方让步,就无法实现合作。现实中两人互不相让、成为僵局的情况并不少见。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个生意合伙人乘火车去广州进货,在车上,两人就先要账还是先订货争吵起来,谁也不妥协,最后只好在中途停下,各自打道回府。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