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0日,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台普通的小手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
躺在手术床上接受手术的是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公认的“学霸”——杨超宇。父亲杨成坐在手术室外的冰冷座椅上,耐心地等待着。
说是耐心,其实也有些担心,大小也是手术啊。虽然术前医生也评估了病情,风险评估NNIS分级为0,术前各项化验及检验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手术。
可是作为父亲,还是要亲自等在手术室外,一定要陪伴着儿子,看着他顺利地做完手术。杨成就像千千万万的中国爸爸。不停地盯着手术室门上的红灯。
“零风险”手术夺走了26岁博士的鲜活的生命
8月16日杨超宇坐火车从西安回到山西平遥南政乡的老家。一进门,就看见一家人正在等候他的回来,杨超宇不禁有些酸楚。
漂泊在外的游子,心里总是思念着亲人。在家的亲人,也都记挂着孩子的安危。
一家人相聚总是开心的。虽然杨超宇的行程安排得匆忙,可是他们一家人还是过了很温暖的一夜。
马不停蹄,第二天,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这些检查都是为手术做的准备,同时办理了住院。
其实杨超宇医院做过检查了,被确诊为鼻中隔偏曲,这个病情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做个小手术。因为经济和时间问题,一直拖着,才下定决心把手术做了。
杨超宇想得很周到,他把医保手续都准备好了,想着能报销一些费用,可以给父亲减轻一些压力。医院,还能回来见见家人,让父亲陪着做手术。
17日父亲陪着杨超宇把住院手续都办好后,就很放心地回家了。因为手术需要排号,得排到20号才能做上。
医生也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风险评估表和多份检验报告单的信息显示,杨超宇接受的手术风险几乎为零。
这只是慢性鼻炎的一种,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只等着手术后畅快地呼吸空气了。父亲和儿子同样期待着健康快乐。
生活中往往有时因为一个小小的疾病也能造成生活质量的降低,身体健康才是奋斗的基础。
杨超宇也是在酝酿着人生的再攀高峰。安心地等待着手术,与父亲挥手再见。
直到20日,医院,准备陪着儿子。父亲走进病房,看着儿子悠闲地看着手机,眼里满是心疼。
痛在儿身,疼在父心。为人父母才知道孩子对于父母是怎样的意义。
手术室的灯熄了,心立即悬在嗓子眼了,这又眼看着儿子顺利地被推出来,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医生说手术很成功。
慈祥的父亲看着杨超宇被缓缓地推出来,手术只用了28分钟。
父亲看到儿子顺利地做完手术,心里很是安慰。马上上前去看宝贝儿子。好像只有亲眼看,亲手摸,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儿子。
看着越来越优秀的孩子,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
杨超宇躺在病床上,跟父亲比了个OK的手势,让父亲放心下来。父亲挤出微笑回应。
晚上8点多了,杨超宇还拿手机自拍发给好朋友赵阳。他跟赵阳是无话不谈的同学兼好友。
杨超宇发了两张照片,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鼻子塞着止血棉,身上还在用各种检测仪器测量着。
赵阳还开杨超宇的玩笑,回了个“帅”字。
年轻人总是需要朋友的,有了朋友,无论工作和学习,都会觉得多姿多彩的。
杨成就这样陪着儿子,一起期待康复后的生活,其乐融融的。
可是只安稳了半夜,21日凌晨,杨超宇突然呼吸困难,告诉父亲浑身没有力气了,而且还心慌、满头冷汗还伴有恶心。
杨成不敢耽误,马上去找医生。医生简单检查后,表示是术后虚弱,没有吃东西导致,让护士马上给挂了葡萄糖。
杨超宇无力地躺在病床上,浑身发冷,恶心难耐,握着父亲的手,想让父亲通过手给他传递热量,再感受父亲身上的温度。
父亲担心地看着难受的儿子,期待着葡萄糖唤起儿子的力量。让儿子尽快好起来。
他的心揪起来,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只能寄希望于医生。
凌晨3点18分,化验结果出来了,各科室大夫紧急全力会诊,是“低血钾,危急值”,情况十分危急,医生马上指示补钾。
护士们在得到指示的第一时间,都是以跑步前进的状态,以最快的速度给杨超宇挂上点滴和静脉注射。
大家都祈祷着他赶快转危为安。
可是很遗憾为时已晚,天妒英才,4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医生们并没有放弃,继续抢救,他们争分夺秒,要从死神手里抢回这个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肩负着全家的希望,以及老师和同学的殷切期望的才26岁的博士。
21日上午10时,杨超宇被宣布因低血钾症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零风险”的鼻炎小手术,却变成了一个要了命的抢救无效。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父子俩天人永隔。
此时去埋怨医生还是护士已经没有意义了,那样一个优秀而鲜活的生命,谁不惋惜呢。
事故后当地卫健委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杨超宇突然离世、家人伤心欲绝
儿子的突然离世,对于杨成就是天塌了。
看着安详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刚才还握着自己的手,是不是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离去是这样匆忙,握着父亲其实是不舍。可是又说不出话了。
父亲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最痛的。这样的场景是无论说什么都无法弥补父亲的创伤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杨成夜里都睡不着,不停地翻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还有儿子给他发的信息。仿佛这样儿子还没死,还陪伴着他。
本就沧桑的脸上,皱纹更深了。捧着手机看着照片上儿子的笑脸,眼里的泪默默地流着。
杨超宇成为留守儿童后是奶奶含辛茹苦把他带大。得知杨超宇离世的消息,年迈的奶奶扛不住病倒了,一直卧床不起,还在回想着孙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的杨超宇是比较淘气的,可是他又是懂事的孩子,懂得为大人排忧,给奶奶省心。杨超宇5岁时,杨成和妻子就外出打工,把小小的超宇留给奶奶照顾,他俩去太原打工了。
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杨超宇就是那样。
前几天还跟奶奶说,要赚钱,带她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给她买好吃的,会通过他的努力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越想越不禁泪如雨下。
家里唯一的孙子,又那么的孝顺懂事,又那么的优秀,对于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博士,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眼看着孙子的成长,就要熬出头了,却突然发生这样的意外,让老人晚年如何度过呢。
大学激发了杨超宇的学习热情
回想杨超宇的成长经历,小时候超宇对学习并不太上心,但是因为聪明伶俐,即使没有百分百的努力,但是也一路读到了高中。
在高中时成绩也不突出,上了一所二本的示范学校。
可是人的成熟总在一瞬间,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悟出人生真谛那么的不易,又那么的决绝。
在大学里,杨超宇奋发图强,本就天赋很高,稍加磨砺,便初露锋芒。
有一天杨超宇给父亲打“爸,我去图书馆看书了”。后来每每打电话,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儿子的转变让父亲心里很是欣慰,
回想杨超宇的读书经历,他这位父亲又是幸运的。
杨超宇虽然小学、初中和高中一直学习不突出,可是当他考入大学后,却突然悟出了学习的真谛,他在考研和考博时,成绩都是专业第一名。成为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学霸。
就在7月12日,杨超宇在“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这位年龄最小的学者,还在会上作了报告。
他的报告惊艳了参会人员,如此优秀的新星冉冉升起。同样的在导师的眼里,杨超宇的成功也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实杨超宇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出生在山西农村,因父亲要出门务工,他就成了留守儿童的一员。
可是父亲的努力并没有使他们一家脱离贫困,只是将将的够他们的生活,就是读研读博也是很难承担。
看着父亲愧疚的眼神,杨超宇曾经想过放弃读博,为了给父亲减轻经济负担。
但是聪明如他,他想到了一种既能够继续深造,又能为父亲减轻负担的方法,这个折中的方法,也就只有他这样的才子能想到吧,写网络小说。
现在是文化复兴的时代,有思想有文化是受人喜欢的,他的小说很受大众认可,一年的时间赚了13万。在这一年中,有网友统计,杨超宇码了多万字。如此努力,让人不得不钦佩。
许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孩子如何懒惰时,杨超宇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在码字。这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杨超宇曾经对父亲说“这一切,难为人道,太不容易了”。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确生活的太辛苦了。
杨超宇又是孝顺的孩子,他还告诉父亲,等他毕业后,找到工作,挣到钱后,要带着全家到处旅游,让家人们也见见外面的世界。去领略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美好。
学霸的学业和爱情
杨超宇即使放假回家,他大部分时间也不出去玩,而是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整日的看书。
在读大学时,他讲自己的QQ签名改为“我上大学来求学”。
如果大学的图书馆每学期都对借阅次数评奖的话,杨超宇一定榜上有名。
后来统计,他四年里借阅过的书籍超过本。这样的阅读量,堪称书虫啊。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他几乎阅读个遍。如此渴望的学习,他考研考博时的第一名实至名归。如今这样勤奋的年轻人真的凤毛麟角了。
当年杨超宇以的高分,专业第一名考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让他没进学校就已经名扬学校,成为了“传说”。
好友赵阳说,满分分,以前的最高分多分,杨超宇创造了历史最高分。
很巧的开学后,赵阳和杨超宇分到了一个宿舍,这就是他们的缘分的开始。
两个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杨超宇不爱出去玩,他的书桌上到处都是书,他的时间也都被读书填满了。
杨超宇这个昔日的好友回忆,读书时,每当同学们一起辩论或者分享读书心得时,杨超宇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都让大家非常佩服。他的知识层面已经超出大家一大截了。
杨超宇曾经为了研究哲学家熊十力,他硬是将《熊十力全集》十卷每卷书抄了一遍,笔记就做了10多本。
赵阳说,其实杨超宇开始读熊十力的书是读不进去也不读不懂的,可是他下定决心用抄书这个最古老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拼上了半条命,到后来两卷书禁用一个月。
他的拼搏没有白费,他的硕士论文顺利答辩通过。
杨超宇还有个爱好,就参加读书会,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只要知道了消息,必定会参加。因为在读书会上,他可以学到很多。他的爱情就是源于读书会。
大二时女朋友韩一玮在读书会上见识到了杨超宇的风采。她被这个博学而勤奋的男孩打动。两人惺惺相惜,开始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约会。这一段恋情促进了韩一玮的进步,她也开始热爱学习。
他们一起分享对未来的规划,杨超宇告诉韩一玮,他的目标是读博士,然后留在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可是当要报名考博的时候,杨超宇犹豫了,直到赵阳考上了,他还没有报名。原因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实现梦想。
赵阳作为他的好朋友,很是痛心,因为他的才情完全可以胜任博士。
在朋友的介绍下,杨超宇找到了可以学校又能赚钱的方法,写网络小说。勤奋的杨超宇一年时间,写了万多字的小说,赚了13万。
杨超宇给赵阳打电话说“键盘上都是我的血”。
有一天夜里,杨超宇累的出了个小意外。
就在6月,杨超宇和韩一玮都是以专业成绩第一考入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博士。而且两人计划一年后完婚。
7月12日,导师张茂泽推荐杨超宇以年龄最小的参会学者身份参加了“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论牟宗三对熊十力“体用论”的修正与背离》的报告。
导师张茂泽对于杨超宇的去世非常难过,这是他最优秀的弟子之一。他已经为培养杨超宇做好了计划,可是天不遂人意。
他说他的感受就像当年孔子失去颜回一样痛心。杨超宇的几位同学还准备整理杨超宇的文章,为他出一本书纪念他。
张茂泽
杨超宇去世后,韩一玮将他留在宿舍的书都搬回了自己的宿舍。
看着那厚厚的一堆书,韩一玮在朋友圈写道:
“也许留住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你。之后我要把你读过的书全部读上一遍,学着你一本一本抄下来。你爱写批注,看着你的字,刚好也算是陪我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