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刘薇)57岁的王森(化名)因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近持续房颤,并出现心衰,病情堪忧。日前,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应用心腔内超声技术成功为他实施“肥厚型梗阻性心肌+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术,一次手术解决了两大难题,康复快又省钱。
日前,王森心脏持续性房颤,并出现了心衰迹象,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于是来到医院房心血管内科就诊。在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时,分别被提示有房颤和肥厚型心肌病,伴流出道梗阻。
“这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心肌病,心脏外观大小一般正常,但心肌变厚了以后,逐渐把心室腔填满了,空心的心脏慢慢变成了实心的心脏。”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副主任任澎说,对于肥厚型梗阻性病人来说,左心室收缩时快速血流通过狭窄的流出道产生负压,引起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加重梗阻,在身体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脏无论如何努力射血,都不能克服心脏出口的堵塞,就出现全身性缺血。
任澎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常引发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有的患者有典型心绞痛的症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活动后出现胸痛、胸闷不适。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症状会更加明显,长期不干预,还会出现头晕、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过去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方法也比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间隔心肌化学消融以及间隔血管弹簧圈栓塞技术。
“药物治疗有局限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国庆介绍,切除室间隔心肌,创伤较大,技术操作要求较高;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且并发症多;间隔血管弹簧圈栓塞技术,跟血管走行大小相关,不确定因素较多。
当前,射频导管消融技术迅猛发展,消融技术和消融器械不断更新。综合考虑后,决定为王森实施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据介绍,心腔内超声介导下的建模可以标测出“SAM征(心脏彩超诊断当中的一个征象)”与间隔接触部位,对梗阻心肌精准定位,以接触部位为消融靶点,在术中实时监测消融效果和“SAM征”的变化情况,可减少消融损伤面积。
5月28日,任医院桑才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先进行了房颤消融,随后在精准定位下对室间隔梗阻区域进行射频消融。
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一台手术解决患者房颤和心肌肥厚梗阻这两个问题。
术后6小时王森就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王森无不适症状,便康复出院。
任澎说,这是该院首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该技术的实施,标志着该院心脏电生理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本文来源: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