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血部位和性质可把颅内出血大致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其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主要出现在颅脑外伤的患者中,颅脑外伤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均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主要出现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于颅内出血,临床上多采用CT平扫检查,具有显影效果好,解剖结构清晰,检查时间较短更易于制动等优点。
颅脑的脑膜及其解剖位置关系
脑膜由外向内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脑膜结构解剖图)
5种常见的颅内出血(按出血部位和性质分类)
(5种常见颅内出血示意图)
(温馨提示: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可对比记忆)
硬膜外血肿(epiduralhematoma)
(右侧额部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右侧额骨可见骨折线,右侧额颞部皮下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影像诊断: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额骨骨折伴右侧额颞部皮下血肿。)
出血部位:出血积聚在颅骨及硬脑膜之间;
常见病因:多发生于头颅的直接损伤,常为加速性头颅损伤所致,多伴有局部骨折(约90%);
CT表现:血肿范围局限,呈双凸镜面、梭形高密度影;部分颅骨骨折患者,骨折线附近也可出现点片状颅内积气;骨折及积气在骨窗显示明显。
常见临床表现:昏迷前期+中间清晰期+再度昏迷,严重可出现脑疝。
硬膜下血肿(subduralhematoma)
(左侧额顶部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大脑纵裂池密度略高,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右移。影像诊断:左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部位:出血积聚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常见病因:最常见的颅内血肿,多发生于减速性头颅损伤,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常伴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CT表现:血肿范围较广,多呈现新月形或半月形,甚至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
常见临床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程短、症状重,多为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很少有中间清醒期,局灶性体征及颅内增高症状早,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早出现脑疝及大脑强直。亚急性与急性相似,唯症状出现晚。慢性3周以上出现慢性颅内增高症状。
脑挫裂伤(cerebralcontusionandlaceration)
(双侧额叶可见斑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以右侧为著;部分脑沟、回可见条状高密度影。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部位:外伤致脑内出血,出血积聚在脑皮质或更深层,多与高血压性脑内出血相鉴别;
常见病因:多发生于旋转力所致的头颅损伤,多发生于着力点,也可发生于对冲部位,常见于额极、颞极下面,常伴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急性期多表现颅内低密度灶,内伴点片状高密度出血或明显占位,后期显示脑内局灶软化灶伴有脑萎缩征象;
常见临床表现:多表现有伤后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有或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病情轻重与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程度直接相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四叠体池、大脑纵裂池等部分脑沟、裂、池密度增高。)
出血部位: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常见病因:有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以颅内动脉瘤(51%)、高血压动脉硬化(15%)、AVM(6%)最多见;
CT表现:SAH的直接征象是脑沟、裂、脑池密度增高,出血量大时呈铸型;
临床表现三联症: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血性脑脊液。
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parenchymalhemorrhage)
(图①右侧大脑半球类圆形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图②高密度出血灶范围扩大,破入双侧脑室,双侧脑室后角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
出血部位:可包括脑实质和脑室系统内出血,基底节区最常见;
常见病因: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相似,同时还可包括脑梗死及脑栓塞后再灌注所致的出血性脑梗死等,以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CT表现:脑内圆形、类圆形、不规则高密度灶,CT值在50~80HU。灶周多伴有低密度水肿带,血肿较大可出现占位效应,中线偏移等。部分可破入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可见脑室内或脑沟、裂、池高密度影;
常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
整理:王婷
往期精彩内容X线、CT、超声、MRI的区别——选择最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
珍藏
颅脑CT断面解剖彩色图谱
彩色影像图谱+口诀,原来“肺分段”的记忆那么简单
超级干货!一文详解7大类32种颅内病理性钙化!
多图详解6种常见的颅内生理性钙化
3分钟读懂老年性脱髓鞘病变高发区“放射冠区”
5分钟读懂肺隔离症!
2分钟读懂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投稿邮箱:service
renyi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