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的6岁小患者。为了这个小患者,神经外科的两名医生还专门去看《古兰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年12月26号傍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过后,神经外科住院医院急诊科,一个小女孩遭遇车祸,急诊行头颅CT:患儿左额硬膜外血肿、左额部头皮血肿。初步诊断,患儿外伤后已出现颅内出血,情况紧急。
然而,当杜乐乐与患儿家属沟通情况时,双方都遇到了“坎”。患儿的父母都是*维吾尔族人,不懂汉语。
杜乐乐医生和小朋友
“我讲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讲的,我听不懂,只能用手比划着。”但孩子的病情等不得,容不得半点迟疑,医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采集核酸,收住入院,进行治疗。
经检查,小姑娘被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
神经外科主诊组长陈斌副主任介绍,考虑到孩子比较小,颅内血肿量不大,介乎于手术与不手术间,所以制定严密的诊疗方案,给予止血、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小患儿的病情逐渐平稳。
陈斌副主任和小朋友
因为听不懂医生的话,小女孩的父母非常焦虑。怎么办?收住入院后,杜乐乐和陈斌副主任商量,两人很快想到了沟通的方法——用手机翻译软件!
“翻译软件可帮了大忙,患儿家属能随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对我们非常信任。”杜乐乐说,双方就用软件,你一句、我一句,沟通顺畅了,家属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了。
21月13号上午,在神经外科陈斌副主任的带领下,笔者在病区见到了因车祸受伤的小姑娘,浓眉大眼,头发卷曲,额头上的伤结痂后已经掉落。
我向一旁的陈斌说道,“这个小女孩,长得真好看呀。”没想到,小姑娘立马冲着笔者嘻嘻笑起来,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
陈斌俯下身,给小姑娘查体。
“耳朵疼不疼?”“不疼。”
“这块疼不疼?”“不疼。”
“这块呢?”“也不疼。”
陈斌介绍,小女孩今年6岁,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这几天,小女孩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也喜欢和大家互动。
在住院治疗期间,陈斌副主任和杜乐乐医生还专门学了几句维吾尔族语,“亚克西姆塞斯”(您好)、“萨拉木”(平安)……,每每去病房的时候,两位医生总会和患儿家属多聊几句。
陈斌介绍,他曾经在非洲苏丹援助医疗时,对《古兰经》有所了解,和患儿家属沟通起来,更顺畅一些。
看到陈斌来了,孩子妈妈拿出手机,拉着陈斌聊起来。原来,这两天小姑娘有点咳嗽,医生开了药,但妈妈还是放心不下。
“孩子这两天恢复得不错。”陈斌告诉孩子妈妈,根据CT检查,孩子颅内血肿已基本吸收,近期就能康复出院。
《古兰经》里有句名言:爱人如爱己,才是真信士。
不同的民族,相同的目标,语言虽不畅,却无法逾越内心爱的传递。待患如亲,对每一个患者而言,大兴人的目的只有一个:“萨拉木”!
编写:宣传办/卜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