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援藏医生、上海市第五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医院骨科主任唐剑飞亲手敲成的援藏手记,三百多日真情化作数千字手记,让我们随着他的文字去感受在日喀则挥洒青春和汗水的日子……
1
一张X片背后的问题
年9月16日,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按照要求周一的早交班必须对周五周六周日的急诊处理的病人进行汇报。值班医生正在一边放幻灯一边说明对病人的处理,我依次对病人情况和处理情况进行询问。突然有一张X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张骨盆的片子,值班医生汇报说这是个年轻病人,家里重建房子时被塌下来的墙砸到了,周六晚上送到急诊,拍片显示有一点耻坐骨支骨折,不严重,已经让病人回家了。
我追问道有没有询问病人大小便的情况?
有没有检查骨盆挤压试验?
CT检查了吗?
值班医生摇摇头说都没有。
我立刻要求值班医生通医院找我复查,必须由救护车平躺送过来。幸亏这个病人住在南木林县,离市区不是很远,三个小时后病人由家人陪同推到我面前。我详细询问了病史,大小便排便情况,当我给患者做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时,患者痛的叫了起来。“立刻安排患者做急诊CT!”我对值班医生说。很快CT就出来了,CT很清楚的显示除了耻坐骨骨折并移位外还有明显的右侧骶髂关节分离。这是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明显的后遗症,影响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我严厉地批评了那天的值班医生:“对任何病人都必须仔细询问、查体和检查,因为我们的疏忽会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至是生命的代价。”2天后,按照术前计划我给这名年轻患者实施了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固定手术。手术很成功,仅1CM的小切口,术后第二天患者已经可以在病床上坐起身了。出院时患者紧紧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拉托其”(藏语谢谢的意思)。现在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这件事之后,我虽然批评了当班医生的责任心问题,但事情本身反映出对年轻医生的教育和培养问题惹人深思。援藏帮扶最重要是扶智,要变输血为造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入藏以来,我非常重视营造科室的学习气氛,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包括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和手术示教。每月组织科室全体医护进行2次业务学习,要求本地医护人员不仅是听课而且要讲课,通过教与学让本地医护人员逐渐掌握新的知识,并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对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再次出现。选择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进行手术示教30余次。开展日喀则地区18区县冬季培训工作。组织本地医务人员赴区内外参加学术交流。带领本地技术骨干赴上海参加第十四届COA学术大会并做学术交流。疫情以来由于线下会议受到影响,我又多方寻找资源,积极组织网络课程学习,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医院来了上海专家”
年11月26日,医院手术室里大家像往常一样紧张而忙碌着。百级手术室里,我正在准备为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实施左膝关节手术。这是一例因高处坠落导致左侧膝关节粉碎性骨折的藏族病人。一周前他在自家房顶上干活的时不慎踩空跌落,受伤后医院,县里医生给他拍了片子后告诉他和家人这个骨折太严重了,治不好就会留下终生残疾。他的家人一听就懵了,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在医院来了上海专家后,他们连夜赶到了医院。我在对这个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检,仔细分析影像资料后制定了周祥的手术计划,决定对这个病人采取“膝前经髌旁入路复位内固定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案,同时在同一切口复位固定胫骨结节骨折和髌骨骨折。手术开始了,我有条不紊、娴熟地操作着,分离保护软组织,复位粉碎的骨折块,用螺钉和钢板细致的固定每一个骨块。术中透视机上显示出所有骨块都被复位回它原来的位置,每个螺钉都固定得恰到好处,手术助手和参观的医生都不由得发出赞叹。
3
14项临床新技术
这一刻只是援藏的三百多个日子里平常的一天。入藏以来,我已经做了30余台复杂疑难手术,开展了14项临床新技术,包括:Gibson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技术,Stoppa入路固定髋臼骨折技术、胫骨平台排钉固定技术、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倒置LISS钢板固定技术、内踝截骨入路固定距骨骨折技术、腰骶髂系统固定骶骨骨折技术、微创骶髂螺钉技术、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技术、腓肠肌肌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术等。这些新开展的技术都是日喀则首例甚至是西藏地区首例,填补了当地创伤骨科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当地骨科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更为当地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4
重大交通事故抢救现场
年12月17日下午14时35分,我刚刚结束上午的手术,手机铃声突然响了。接起电话,里面传出急诊科索片主任急促的声音,“唐主任,甲措雄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请立刻到急诊室来!”我一边接听电话,一边赶往急诊室,电话里索片主任已经简短地汇报了传回来的信息,
“车祸导致7人受伤,5名成人,2名幼儿,其中1名幼儿死亡,1名成人重伤,生命体征不稳,已采取急救措施,其余伤员伤情较稳定,救护车大约20分钟后到达急诊!”开通绿色通道,通知骨科、胸泌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值班主任,通知超声、放射、检验等辅助科室做好准备!15时05分,三辆救护车依次到达,事先已经等在急诊室门口的医护人员立即与急救人员进行交接,迅速转运伤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根据伤情轻重佩戴红、*、绿腕带。那名重伤员立刻被送到抢救室,面罩供氧、心电血压监护、静脉补液、深静脉穿刺、血液指标检测等相关处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迅速召集骨科、胸泌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的值班主任对这名重伤员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对伤情进行仔细评估及制定诊疗方案。根据相关检查结果,该重伤员诊断为“脑挫裂伤、硬膜下出血、脾破裂、腹腔积液、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骨盆骨折、左侧肩胛骨骨折、失血性休克”,随后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创伤控制性操作,稳定循环和呼吸,抗休克,胸腔闭式引流,急诊实施腹腔探查、切除脾脏、彻底止血,术后伤员被送至ICU,转危为安。其余轻中度伤员经急诊和各专科救治后被收到病房和观察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处理。
本次救治工作是创伤中心自年12月9日成立以来的首次联合救治,救治效率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体现了多学科联合诊治的优势。这也是创伤中心成立半年以来平常的一天,创伤中心建立以来已经妥善处理多发伤例、高坠伤例、骨折例、汽车事故例,其中群体性伤亡的大型车祸和建筑事故7起。医院“”整体规划和五大MDT中心建设要求,建立创伤医院目前阶段的重点工作。关于创伤中心建设虽然国家出台了指导意见,但是还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创建区域创伤中心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院部和医务科的支持下,在多位援藏专家和本地主任的帮助下,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创伤救治流程和相关制度,医院*委会和院务会的审批,医院创伤中心成立时间仅比国家创伤中心晚2天。医院的工作安排,我担任创伤中心主任,负责创伤中心日常工作。
创伤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整合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和专科救治的技术资源,优化创伤救治工作流程,提升创伤救治特别是严重创伤救治的效率,大大缩短伤员的救治时间,提高创伤病人的生存率。我们计划创伤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加强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以医院为核心,联合各区县乡镇医疗机构的创伤急救网络,建立起覆盖整个日喀则地区乃至山南、阿里、那曲的创伤救治联盟。
5
“安吉拉”
这一天,19岁的藏医院找我复诊,并且带来了亲手制作的锦旗和洁白的哈达送给亲爱的“安吉拉”(藏语医生的意思)。白玛是我入藏后第一例手术病人,当时刚考上大学的她因为车祸导致严重的髋臼骨折,年8月22日我为她实施了精准的手术,现在她已经不仅可以正常走路了,而且可以继续她最喜爱的跳舞。白玛感到非常高兴,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她没能如愿以偿回到大学校园,但她说下次再来复查时一定会穿着美丽的藏装为我们跳藏族舞蹈。
中年藏族汉子扎西也来复诊了,同样带来了锦旗、哈达和对“安吉拉”的祝福。3个月前因为喝了酒驾驶摩托导致交通意外造成了右肩部粉碎性骨折,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扎西一度非常沮丧,生怕自己以后不能担负起这个家。我为他实施了“异体腓骨重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现在他肩部的功能已经恢复了80%了,X片显示骨折也愈合的很好。扎西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还计划等全部恢复了要再多养几头牦牛和几十只羊,让家里人生活过得更好些。
年底前所有贫困地区人民都要脱贫,这是*中央对全国人民的承诺。疾病、外伤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同样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不能让西藏地区的人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病人经过我们的治疗顺利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甚至变得更好,这比得到多少面锦旗都感到欣慰,感到高兴!我们也十几次不顾路途遥远,深入农牧区、乡镇卫生院和边防哨所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我们最可爱的边防*警义务诊疗、送医送药、送去温暖。“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我们也为这份安宁尽我们绵薄之力。
6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手术台上精准的手术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获得的。我来自在中国骨科界享有盛名的上海交通医院骨科。年世界第一例断肢再植就是在上海六院完成的。在上海六院工作期间,我每年要做多台的各类手术。
工作17年来,无法计算有多少次手术工作到凌晨,第二天心里牵挂着病医院,天天早出晚归使得儿子常常一两个星期都见不到爸爸。虽然舍不得家人,虽然儿子很需要父亲,但当西藏人民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雪域高原。而在入藏的前一个月,我才刚刚从贵州遵义援建回到上海。
其实这次援藏已经是我第三次离开上海支援西部地区了,之前还支援过云南。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三次支援西部的经历。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我的父亲是一位老支边,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上海来到同样遥远的*,我出生在天山脚下并在那里长大。老父亲在*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退休才回到故乡上海。没有当年上海等省市支边青年的奉献就没有今天的*,他们为祖国边疆的发展奋斗了一生,我们这一代不能忘记这种精神,只要祖国需要,我会毫不犹豫的再次踏上征程。来到西藏感到的并不是辛苦而是满满的幸福。因为在这里我工作时会感受到藏区人民对上海医生真挚的感激之情,休息时与儿子视频聊天过程中也会感受到一名作为医生父亲的责任和使命。
7
攀登者致敬攀登者
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消息振奋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也接到任务为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进行医疗保障。在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孟文海同志带领下,我们来到海拔米的珠峰大本营为国家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的队员进行体格检查和医疗保障。在和这些队员的接触中,我们被他们的这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向攀登者学习、致敬!把攀登精神注入我们的工作学习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日喀则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为保障日喀则人民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智慧,努力成为新时代援藏事业的攀登者,交出无愧于时代赋予、上海重托、人民期望的答卷。
来源:骨科唐剑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