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孕妈妈终于在“卸货”后,松了口气,露出幸福笑容,可产后一些令人难堪的情况却出现了,「比如大笑时会发现内裤上有尿液,用力咳嗽时就会憋不住尿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产后子宫脱垂造成的」
孕妇在分娩后子宫韧带和盆底肌变得松驰没有弹性,使子宫随着体位变化而往下移,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给产妇的生活带去很大烦恼。
那么产后子宫脱垂有哪些症状?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有哪些运动疗法呢?
子宫脱垂的主要症状
阴道有肿物脱出:
●轻者仅在劳动时感到有肿状物自阴道掉出,卧床休息后多能自动回缩;重者,肿物不但容易脱出,而且体积逐渐增大,休息后也不能回缩,需用手才能复位,甚至不能复位。
下坠感或腰酸背痛:
●由于子宫脱垂牵拉韧带、腹膜及盆腔充血所产生的症状。每逢下蹲或站立过久,走路与劳动时加重。
大小便异常:
●因子宫脱垂常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病人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也常容易继发泌尿系感染。
白带增多:
●脱出的子宫颈和阴道壁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充血,水肿,上皮角化,增生,分泌物增多。
产后发生子宫脱垂的原因:
●分娩时软产道过度伸展,支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筋膜、肌肉发生损伤和撕裂;宫口未开全即向下迸气用力;难产、急产、滞产等导致盆底组织损伤;如提肛肌及会阴体裂伤,裂伤后还未能及时缝合,产后保健又不理想,是子宫脱垂的常见原因。产后经常卧床休息,子宫易变成后位,使子宫轴与阴道轴相一致,一旦遇到使劲用力时,就会产生子宫脱垂。
●分娩时未能很好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从而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
●新妈妈原来体质就虚弱,产后由于经常咳嗽、便秘,腹压增加而引起。此外,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这些是女性患子宫脱垂的最主要的病因。
产后子宫脱垂怎么预防
其实子宫脱垂完全可以预防。关键在于接生人员应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及时发现和仔细修补产道与骨盆底组织的裂伤。
●新妈妈本人应注意产时和产褥期卫生。分娩时,新妈妈一定要做到不过早和不过度用力。
●分娩后,应充分休息;经常改变卧姿;注意营养;体质虚弱的更要注意调理;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避免过早和过度操持家务与体力劳动,最好是站着或坐着,避免蹲位干活如蹲着洗尿布或择菜。
●产后更应防止便秘或咳嗽,因为这些都能增加腹腔内压,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产后子宫脱垂如何治疗
产后检查时,如果发现子宫复位不佳,要遵医嘱纠正。至于患有慢性咳嗽及习惯性便秘的女性,应积极治疗。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很多。
●如果属于早期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儿,即可使会阴部恢复常态;也可使用体育疗法,如缩肛运动,一缩一放地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
●也可以采用针灸、中药外用和内服、子宫托等综合治疗。
●严重的子宫脱垂应行保守性手术,使子宫恢复正常前位以利受孕。例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主韧带缩短术及子宫颈部分切除术。但术后一旦受孕,应进行剖宫产术分娩,以免产后再次造成子宫脱垂症。
产后子宫脱垂的运动疗法
●缩肛运动:用盆底肌肉收缩法将肛门向上收缩,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缩肛门那样。每天做数次,每次收缩10~20下。
●臀部抬高运动:平躺床上,两脚踏床,紧贴臀部,两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腰部力量将臀部抬高与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多次数。
●下蹲运动:两手扶在桌上或床边,两足并拢,做下蹲与起立动作,每日1~2次,每回5~15下。但要注意,平时要防止空蹲,如需蹲下,最好放一只凳子。
美个妈妈贴心小提示
新妈妈坐月子期间应尽量躺着休息,有空多练习阴道及肛门四周肌肉的收缩、放松练习,可有效预防产后漏尿及子宫脱垂。在产后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时间,最好长到60天。月子里休息最好保持右侧卧姿,伤口恢复后左右卧姿交换进行,不要老是面朝天花板,以防子宫后倾,导致子宫脱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